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数量大、增速快。历史和现实二方面原因共同造就了中国这一特有现象。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分析出发,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对策。
作者
朱元凤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现代农业》
2007年第5期76-77,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e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原因
对策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徐成波,韩琼慧.
浅析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24-2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杨风,陶斯文.
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路径研究[J]
.西北人口,2010,31(3):68-72.
被引量:1
2
吴斌.
乡村转型下的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荆三角”地区为例[J]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3):215-219.
同被引文献
9
1
高光照.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3):6-9.
被引量:8
2
代激扬.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转移原则[J]
.畜牧市场,1996,0(5):52-53.
被引量:1
3
蔡艳.
我国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与转移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2006(12X):21-21.
被引量:3
4
张永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分析[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5):37-38.
被引量:2
5
曾东兴.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J]
.现代商业,2007(20):239-239.
被引量:2
6
陈国铁.
基于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6):15-16.
被引量:5
7
刘晓平,李敏.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就业途径分析[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5):75-76.
被引量:3
8
王元璋,盛喜真.
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障碍及变迁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2003(8):14-16.
被引量:19
9
叶雪梅.
略论“三农”问题与城镇化[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12(1):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李英.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劳动力转移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07(12):45-46.
2
王丽君.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J]
.现代商业,2010(8):259-259.
1
唐宏青.
迎接绚丽的春天——“十一五”期间的煤化工回眸[J]
.石油化工建设,2011(1):31-32.
2
杨平官.
农村出租屋对农电管理的影响——对经济发达地区特有现象的调研[J]
.农电管理,2006(1):18-20.
3
2004车市降价极限[J]
.市场周刊(新物流),2004(40):28-28.
4
张帆.
试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4(6):90-91.
被引量:1
5
郑道富.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5-7.
6
王春颖.
农产品物流急需第三方物流[J]
.物流时代周刊,2008(9):28-29.
7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四位一体,以流入地为主[J]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4):24-25.
8
袁学辉.
重型卡车零部件多样化真的能够提高竞争力吗?[J]
.现代零部件,2005(5):57-59.
9
孙光海.
眼球经济的力量[J]
.网络传播,2004(5):34-35.
10
张翊.
刍议我国农村小产权房治理之策[J]
.农业经济,2014(8):81-83.
被引量:1
现代农业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