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括了国内外主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作者
尹子健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第2期33-34,共2页
China Hi-tech Enterprises
关键词
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
评论
一体化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98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0
1
魏后凯.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总体战略[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5-10.
被引量:19
2
曾坤生.
论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00(4):119-124.
被引量:41
3
张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4):1-7.
被引量:17
4
魏后凯.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前沿[J]
.开发研究,1998(1):34-38.
被引量:38
5
权衡.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44-51.
被引量:27
6
刘宪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构想──菱形发展战略[J]
.开放导报,1997(Z1):46-48.
被引量:21
7
张伦.
我国对外开放的“目”字形格局[J]
.开发研究,1992(3):11-14.
被引量:14
8
陈传康.
陇海—兰新线与连云港[J]
.开发研究,1987(4):38-40.
被引量:11
9
刘再兴.
综合经济区划的若干问题[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5(6):45-49.
被引量:23
10
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4(2):5-6.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厉无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分析[J]
.社会科学,1998(3):20-25.
被引量:28
2
宦国渝.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取向[J]
.经济研究参考,1997(71):2-8.
被引量:2
3
张其才.
关于我国弓箭形工业布局的设想[J]
.经济管理,1983,9(12):12-15.
被引量:1
4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王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管理世界,1996,12(4):175-189.
被引量:42
5
郭凡生.
何为“反梯度理论”——兼为“反梯度理论”正名[J]
.开发研究,1986(3):39-40.
被引量:37
6
戴晔,丁文锋.
试论陇海—兰新线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主轴线地位[J]
.开发研究,1988(2):26-29.
被引量:6
7
陈传康.
陇海—兰新线与连云港[J]
.开发研究,1987(4):38-40.
被引量:11
8
魏后凯.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J]
.经济研究,1996,31(11):66-73.
被引量:148
9
魏后凯.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
.中国工业经济,1997(3):31-37.
被引量:350
10
刘再兴 孙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梯度转移.理论固定资产建设布局的多样化战略.工业布局参考资料(上)[M].中国人民大学教研室,19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98
1
刘美彤,王虎,刘海龙.
河南省产业承接规模演变的时空特征[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4):85-89.
2
陆立军.
区域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思路——兼论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若干启示[J]
.开发研究,2001(2):33-38.
被引量:1
3
王良健,钟春平,范阳东.
确立新世纪湖南“西线”经济优先发展带的思考[J]
.湖南社会科学,2001(4):63-66.
被引量:1
4
陈冬华.
现代化理论的嬗变及其在民族地区现代化战略上的体现[J]
.社科纵横,2007,22(2):10-11.
5
白立佳,张路路,刘瑞卿,林常春,门明新.
基于ESDA的河北省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34(1):18-24.
被引量:3
6
雷亨顺.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1):1-4.
被引量:4
7
吴湘玲.
我国区域开发模式略评[J]
.人文杂志,1994(3):61-62.
8
赵水根.
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的新思考[J]
.魅力中国,2009,0(21):119-120.
被引量:3
9
钱今昔.
为新亚欧大陆桥筹谋——《连云港市域发展战略研究》评介[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9(4):54-56.
被引量:1
10
沿江开发研究课题组.
创建产业集聚 重构城市竞争力——马鞍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问题[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4,14(1):62-66.
同被引文献
41
1
万家佩,涂人猛.
试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J]
.江汉论坛,1992(11):19-24.
被引量:18
2
郭生练,胡树华.
推进中部联动发展 促进中部尽快崛起[J]
.政策,2004(8):22-24.
被引量:5
3
杨敏.
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2):26-32.
被引量:25
4
胡树华.
中部崛起的战略与政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5):101-105.
被引量:24
5
方亚飞.
中部崛起的径路取向[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S):1-1.
被引量:3
6
争先.
中部崛起的关键: 构建城市群[J]
.中华建设,2005(4):24-28.
被引量:1
7
廖才茂.
论中部崛起的系统联动战略[J]
.当代财经,2005(9):81-87.
被引量:4
8
熊鹰,王克林.
基于GIS的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5):655-657.
被引量:8
9
彭道宾,彭地.
中部产业结构演变状况及崛起之策[J]
.经济研究参考,2005(69):36-48.
被引量:7
10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地区的崛起[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刘洋,罗建敏,王健康.
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地理,2009,29(5):731-734.
被引量:21
2
宋丰骥,付金霞,常庆瑞.
基于GIS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37-41.
被引量:3
3
伍长南.
改革开放40年福建经济协调发展新探索[J]
.东南学术,2018,0(6):83-91.
被引量:6
4
方菲.
共同富裕背景下重塑空间结构缩小区域差距--以义乌、磐安为例[J]
.现代营销(下),2022(10):96-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唐天伟,徐薇.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部地区产业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商界,2010(7):173-173.
2
凌申.
江苏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
.特区经济,2009(11):36-38.
被引量:5
3
原慧慧.
陕甘宁革命老区创新发展模式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89-3192.
被引量:7
4
贺清云,蒋菁,何海兵.
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J]
.经济地理,2010,30(6):960-964.
被引量:89
5
昝国江,安树伟.
“十二五”时期中部崛起政策调整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1(5):35-39.
被引量:2
6
詹新宇.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与政策协同研究——以广西为例[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3):4-5.
7
何天祥,朱翔,王月红.
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比较[J]
.经济地理,2012,32(5):54-58.
被引量:25
8
詹新宇.
多重政策目标视阈下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研究[J]
.市场论坛,2012(6):19-21.
被引量:3
9
杨莎莎,裴金平.
基于经济重心和锡尔系数的福建城市体系经济差异研究(1952—2010)[J]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9):24-29.
10
张亨明.
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4):1-5.
被引量:1
1
过杰.
私营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
.经济体制改革,1997(3):122-124.
2
一乔.
省区战略研究的力作──介绍《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J]
.湖北社会科学,1994(6):39-39.
3
宋江飞,张劲松.
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J]
.现代商业,2010(23):189-191.
被引量:6
4
熊吕茂.
近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2):30-34.
被引量:6
5
熊吕茂.
近十年来我国私营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68-72.
被引量:2
6
攻克.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
.党政干部学刊,2006(11):27-28.
被引量:2
7
孔令金,高鹏.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理论研究综述[J]
.河北企业,2013(12):36-36.
8
张小瑛,张存刚.
我国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5):55-65.
9
郎春雷,刘志迎.
关于“新经济”的理论研究综述[J]
.理论建设,2003,19(2):60-64.
10
宫丹丹.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J]
.北方经济,2013(4):22-23.
被引量:3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