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老舍的民族身份与文学创作——以《正红旗下》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老舍的民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旗人,他的作品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但老舍又超越了狭隘的族群意识,对满族文化,他是既眷恋又批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始终表达了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作者
王学振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19,共6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iences
关键词
老舍
民族身份
文学创作
《正红旗下》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舒乙.
再谈老舍先生和满族文学[J]
.满族研究,1985(1):62-67.
被引量:12
2
舒乙.
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J]
.文史哲,1982(4):29-36.
被引量:26
3
关纪新.
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纪念老舍先生100周年诞辰[J]
.民族文学,1999(2):73-8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8
1
陈红旗.
都市体验、革命叙事与老舍的文化选择[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6):28-34.
被引量:2
2
谷海慧.
京味儿话剧审美要素论析[J]
.戏剧艺术,2006(1):89-96.
被引量:10
3
王晓琴.
多元视野下的拓展与深化——新时期老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6-19.
被引量:5
4
唐宏峰.
新时期以来京味文学研究述评[J]
.北京社会科学,2008(5):97-102.
被引量:3
5
王学振.
老舍笔下的旗人形象[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8(4):16-18.
6
王洪泉,王学振.
老舍的民族情结和国家关怀——以《正红旗下》为例[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88-91.
被引量:3
7
解文静.
“京味”文化与老舍创作[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3):43-44.
8
岳凯华.
老舍小说与儒家文化[J]
.文学评论,2011(5):158-165.
被引量:7
9
徐建新.
浅谈老舍民族意识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
.职业时空,2011,7(9):148-149.
被引量:1
10
王志红.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情结[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86-8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7
1
关纪新.
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43-51.
被引量:3
2
关纪新.
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作品的精神烙印[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114-120.
被引量:5
3
何联华.
老舍《正红旗下》的风俗文化蕴涵[J]
.民族文学研究,1997,15(1):82-85.
被引量:4
4
马丽蓉.
论老舍的伊斯兰文化情怀[J]
.民族文学研究,2006,24(1):100-105.
被引量:2
5
关纪新.
老舍民族心理刍说[J]
.满族研究,2006(3):94-110.
被引量:11
6
田美丽.
潜隐和张扬:老舍民族意识的独特表达方式[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80-85.
被引量:1
7
李晓峰.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1):59-65.
被引量:21
8
张宏图.
从《茶馆》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J]
.满族研究,2007(1):115-120.
被引量:6
9
银洁.
由潜抑到彰显——论老舍的民族归属意识[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3):123-124.
被引量:1
10
关纪新.
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文化的忧思与自省”系列论文之二[J]
.江汉论坛,2008(1):117-12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石兴泽.
新世纪以来关于“满族作家老舍”研究述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22,40(3):52-61.
2
尹书亭.
从《正红旗下》解读老舍的话语形态[J]
.参花(上),2019,0(2):100-102.
1
徐建新.
浅谈老舍民族意识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
.职业时空,2011,7(9):148-149.
被引量:1
2
王远.
论萧红《生死场》中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挣扎[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11):21-24 93.
被引量:1
3
姜维枫.
浅谈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忧患意识[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85-86.
被引量:2
4
彭恒礼.
关汉卿杂剧中的族群意识[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122-127.
被引量:1
5
向红.
试论当代土家族作家文学中族群意识的建构——以孙健忠为个案[J]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19-122.
6
刘舸.
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文化语境[J]
.社会科学辑刊,2006(5):206-209.
被引量:2
7
李振宏.
《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努力追求在历史语境中书写历史[J]
.博览群书,2015,0(7):79-81.
8
于秀娟.
席慕蓉作品中文化身份建构[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6):88-90.
9
书坊[J]
.中国民族,2016,0(8):79-79.
10
赵苹.
论《爱药》中露露的族群意识[J]
.校园英语,2015,0(20):243-244.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