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体育科技》
2007年第1期96-96,共1页
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8
-
1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23(2):232-236. 被引量:112
-
2王怡然,陈士俊,王梅.科研团队中的信任问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10-13. 被引量:10
-
3刘国瑜.创办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的科研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7(2):119-121. 被引量:20
-
4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5-16. 被引量:29
-
5张海燕,王江,李鑫,赵学丽.人才学视角下的高校科研团队成长机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20-26. 被引量:9
-
6黄鹤.心理契约——科研团队建设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4):20-22. 被引量:8
-
7马富萍.高校如何打造高绩效的科研团队[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1X):87-88. 被引量:8
-
8邱均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37-155. 被引量:3
-
92007年中国体育统计年鉴[M].国家体育总局,2008. 被引量:1
-
10渗开际,李志宏,刘勇.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9(9). 被引量:1
-
1向军.生命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54-56. 被引量:5
-
2周华.浅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7):315-316.
-
3李屹松.体育赞助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企业视角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57-64. 被引量:7
-
4刘建军,高萍.浅谈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感情[J].山东体育科技,1998,20(1):58-59.
-
5李明.评价业余体校组织工作绩效指标的设想[J].浙江体育科学,1985,0(4):9-1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