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7,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9
-
1秦川编..鲁迅出版系年 1906-1936[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31.
-
2林毓生.鲁迅思想的特征——兼论其与中国宇宙论的关系[J].鲁迅研究动态,1986(11):5-11. 被引量:3
-
3姜异新.徘徊于文本内外的“现代性”——北京时期的鲁迅与鲁迅的文学北京[J].鲁迅研究月刊,2005(7):25-36. 被引量:9
-
4田刚著..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29.
-
5曹聚仁..鲁迅评传[M],2006.
-
6张宁.1936-1941:两种焦虑——左翼文化界关于鲁迅思想“转变”讨论的历史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44-49. 被引量:3
-
7林辰著..鲁迅事迹考[M],1955:102.
-
8吴作桥,吴东范,吴虹贤编..再读鲁迅 鲁迅私下谈话录[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370.
-
9舒汉..鲁迅生平自述辑要 下集[M],1979:878.
二级参考文献30
-
1何凝编.鲁迅杂感选集[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2.平文化界悼念鲁迅[A]..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被引量:1
-
3雪苇.论鲁迅先生的转变[A].李宗英 张梦阳.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
4郭沫若.吊鲁迅[A].温泉译.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被引量:1
-
5王任叔.鲁迅先生的转变[A]..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
6王淑明.一个伟大作家的历程[A]..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
7胡风.过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A]..剑·文艺·人民[M].上海:泥土社,1950.. 被引量:1
-
8胡风.关于鲁迅转变论的一点意见[A]..胡风全集(第7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
9艾思奇.民族的思想上的战士-鲁迅先生[A]..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
10鲁座.思想家的鲁迅[A]..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1
-
1毕绪龙.鲁迅思想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以2005年论文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73-76.
-
2崔云伟,刘增人.2005年鲁迅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22-33. 被引量:1
-
3马春华.语言的悖离与情感的疏离--基于《野草》的语言学分析[J].鲁迅研究月刊,2018(12):46-52. 被引量:1
-
4胡敬德.王维新绘画之义涵——一个有关中国西画现代性生成之个案分析[J].艺苑,2015(5):12-21.
-
5徐润润,徐楠,吴凑春.鲁迅自我形象书写的演变轨迹[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36(2):46-56.
-
6于川.“前现代”的乡土城——浅论鲁迅的“北京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12):19-20.
-
7刘长华.现代体验,传统想象——鲁迅小说中的北京叙述[J].鲁迅研究月刊,2019,0(10):10-18.
-
8胡志明,龚梦姣.都市他性与乡土自性的冲突与绾合——论鲁迅小说的空间聚焦与身体隐喻[J].鲁迅研究月刊,2022(1):21-32. 被引量:3
-
9尹威.战时西南边地书写中的“现代文明”反思与建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1):125-130.
-
10陈晓明.友爱的政治学:现代文学对传统的重写--从《铸剑》与《石秀》谈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2(3):132-1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
-
1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
2张杰.鲁迅与扬州学派中坚[J].鲁迅研究月刊,2001(10):21-27. 被引量:3
-
3浦山菊花,解泽春(译).鲁迅的解剖学笔记初探[J].鲁迅研究月刊,2006(9):20-32. 被引量:3
-
4刘瑛.鲁迅也是收藏家[J].文史天地,2008(3):40-44. 被引量:1
-
5李惠敏.为了文化、为了抗争——鲁迅的出版行为[J].出版史料,2008(1):80-83. 被引量:1
-
6曹海芹,管锦亮.2006年中国鲁迅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8,29(2):20-26. 被引量:1
-
7骆贤凤.“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鲁迅文学翻译思想演变的文化解读之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2):113-117. 被引量:7
-
8强英良.鲁迅的目录编纂工作——兼谈鲁迅佚文的一个组成部分[J].鲁迅研究月刊,2004(2):80-84. 被引量:4
-
9郑海凌.“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鲁迅译学思想探索之二[J].鲁迅研究月刊,2004(2):85-89. 被引量:3
-
1汪涌豪.论唐代风骨范畴的盛行[J].文学遗产,1990(1):26-35. 被引量:1
-
2吴慧.赋别[J].中学生博览,2015,0(16):10-12.
-
3范培松.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J].江汉论坛,2010(1):101-107. 被引量:2
-
4李翠.《南华录》研究——论晚明名妓艺术追求对现实生活的支配[J].长江丛刊,2016,0(20):12-12.
-
5刘小昭.喜欢你,所以问心有愧[J].读者(原创版),2017,0(3):24-25.
-
6南帆.文学的世界[J].文学评论,1985(6):69-75. 被引量:1
-
7刘媛媛.其实什么都没改变[J].黄河,2015,0(1):23-24.
-
8李春阳.不与时人论短长——林冠夫先生学术述略[J].社会科学论坛,2012(11):135-150.
-
9李文忠.举起你的手[J].都市心情,2004,0(6):33-33.
-
10徐庆全.周扬关于三十年代“两个口号”论争给中央的上书[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66-74.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