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艺批评与学术创新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不断。2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没有被翻来覆去的东西风吹拂得左右摇摆,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抓住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正确走向,不畏浮云遮望眼。例如,关于文艺的批判精神,有人认为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应该坚决、彻底和深入,永远保持这样的行动热情——如同堂吉诃德那样挺起长矛冲向风车。即用敏锐和短暂的虚构天地通过幻想的方式来代替这个经过生活体验的具体和客观的世界”。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坚决、彻底和深入的拒绝和批判在否定现实生活中的邪恶势力的同时,也拒绝了现实生活中的正义力量。有人虽然强调切忌把批判精神和建构精神对立起来。提出当前中国文学亟需强化肯定和弘扬正面价值的能力。但这实际上仍然是把批判精神和建构精神对立起来了。因为真正的文学的批判精神和建构精神却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认为有些文艺批评在高扬文艺的批判精神时不但脱离了批评对象,而且脱离了现实生活。而文学的批判精神是作家的主观批判和历史的客观批判的有机结合,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有机统一。是扬弃,而不是彻底的否定。作家的批判必须和现实生活自身的批判是统一的。否则。作家的批判就是“用头立地”。也就是说,文学的这种批判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是在肯定变革历史的真正的物质力量的同时否定阻碍历史发展的邪恶势力;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是站在人类的某个绝对完美的状态上。又例如,关于文学的人文精神.当代有些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作家在精神上出现了退却甚至背叛的现象,不少学人认为这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作者 蔡焜 熊元义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2期11-12,共2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