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8年前,在伊朗感受“革命”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自由广场,成千上万的民众举行盛大集会,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28周年。
作者
华黎明
出处
《世界知识》
2007年第7期54-56,共3页
World Affairs
关键词
外交生涯
“革命”
伊朗
戏剧性
经历
感受
伊斯兰革命
德黑兰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9
1
华黎明.
新中国与伊朗关系六十年[J]
.西亚非洲,2010(4):23-26.
被引量:7
2
余建华.
当代中伊关系与伊朗对华政策动因[J]
.西亚非洲,1998(4):43-47.
被引量:6
3
黄民兴.
试论20世纪中东君主制的变迁[J]
.西亚非洲,1997(6):26-32.
被引量:9
4
陈辛仁.
鸿爪遗踪(出使四国追忆)──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伊朗[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5,17(1):60-71.
被引量:2
5
安惠侯.
突尼斯首任总统布尔吉巴评介[J]
.阿拉伯世界,2004(6):18-23.
被引量:1
6
毕健康.
浅析当代埃及政党制度的演进[J]
.世界历史,2001(5):87-95.
被引量:4
7
Mohamed Bin Huwaidin.China's Relations With Arabia and the Gulf,1949-1999,2002.
被引量:1
8
左文华;肖宪.当代中东国际关系,1999.
被引量:2
9
伊朗华语台.发展伊中关系的潜力与障碍,1998.
被引量:1
10
Bate Gill.Chinese Arms Exports to Iran.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王猛.
1945~2005:中国与伊朗外交关系考略[J]
.新疆社会科学,2008(4):51-57.
被引量:3
2
王猛.
阿拉伯国家剧变与“威权政治”[J]
.现代国际关系,2011(7):39-46.
被引量:10
3
詹良材,冀开运.
两伊战争与中伊关系[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130-136.
4
范鸿达.
埃及“1·25革命”与伊朗伊斯兰革命之比较[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6):58-71.
被引量:1
5
李潜虞.
反霸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国与伊朗关系的演变(1971—1991)[J]
.历史教学问题,2022(6):32-43.
6
易歆.
伊朗相关报道中应避免“三跑”[J]
.新闻传播,2016(11X):22-2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杨久华,程春华.
对新形势下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
.理论导刊,2012(7):53-57.
被引量:1
2
安高乐.
从两枝世界政治论看“阿拉伯之春”[J]
.国际论坛,2012,14(5):14-18.
被引量:3
3
杨值珍.
“阿拉伯之春”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J]
.江汉论坛,2012(9):71-74.
被引量:5
4
安高乐,陈海燕.
新媒体的发展与公民技能的提高[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34(3):54-58.
被引量:3
5
葛宁,黄忠伟.
我国网络领域青年有序参与研究——从“中东变局”中阿拉伯青年无序政治参与谈起[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2(6):72-78.
被引量:2
6
李翠亭.
“阿拉伯之春”的历史后果——兼论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民主输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115-120.
被引量:17
7
詹良材,冀开运.
两伊战争与中伊关系[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130-136.
8
孔庆茵.
世界民主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J]
.理论探讨,2014(4):37-40.
被引量:1
9
宋斌.
从“阿拉伯之春”看美国新干涉主义[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9-11.
被引量:1
10
王参民.
从“阿拉伯之春”看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0):29-31.
1
申晓荣.
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两伊战争的爆发[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317-317.
2
唐志超.
伊朗的改革运动[J]
.国际资料信息,2004(11):19-22.
3
王建平.
伊朗:一个时代还没有过去[J]
.世界知识,2004(10):28-29.
4
张畅.
伊斯兰革命后苏联与伊朗的关系[J]
.西伯利亚研究,2016,43(2):81-86.
5
张淑惠,元涛,朱剑慧,唐璐,盛世良.
中国人误读的世界[J]
.半月选读,2007,0(3):50-51.
6
赵青海,吴荻.
赵青海:伊朗美国何以如此敌视[J]
.世界知识,2006(5):26-29.
7
郑翠兰.
伊朗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伊斯兰革命[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23-25.
被引量:2
8
李新征.
美国的中东战略:从“挤出”到“包围”[J]
.今日民族,2013(5):59-60.
9
田端惠.
拉夫桑贾尼能再执伊朗牛耳吗?[J]
.当代世界,2005(6):17-18.
10
安维华.
论美国对伊朗的遏制[J]
.亚非纵横,1999(2):24-27.
世界知识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