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比德”及其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其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德”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学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
陈艳秋
机构地区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1,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比德
学校德育
道德人格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张开城.
君子人格与“比德”[J]
.学术月刊,1995,27(12):25-28.
被引量:30
2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场译..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34.
3
檀传宝著..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287.
4
朱光潜著..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153.
5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6
6
朱光潜著..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8.
7
张世英.
艺术哲学的新方向[J]
.文艺研究,1999(4):70-77.
被引量:20
8
宋晔.
隐喻语言的教育学意义[J]
.教育评论,2003(1):17-19.
被引量:3
9
孙迎光.
析德育中的善美关系[J]
.南京社会科学,2005(10):78-81.
被引量:3
10
张世英著..进入澄明之境 哲学的新方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7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檀传宝.
教育学和美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水平──兼论"美学教育观"概念的建立[J]
.中国教育学刊,1995(3):18-21.
被引量:22
2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被引量:74
3
M.H.爱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58页.
被引量:2
4
泰伦斯·霍克斯.《隐喻》,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
被引量:3
5
徐泽春.
隐喻的解析[J]
.晋阳学刊,2002(1):78-8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5
1
时胜勋.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诉求的美学探索[J]
.中国美学研究,2020(1):233-251.
被引量:2
2
刘祥辉.
论中国的“隐”文化[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7):40-42.
3
孙颖.
从独白走向对话:改善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
.成才之路,2008,0(29):7-8.
4
罗艺军.
盘点第四代——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J]
.文艺研究,2002(5):83-91.
被引量:17
5
孙迎光.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J]
.上海教育科研,2005(1):12-13.
被引量:4
6
张贤根.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
.哲学动态,2002(2):23-26.
被引量:3
7
余渭深,蒋联江.
儿童对隐喻性成语认知理解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142-145.
被引量:2
8
马晓燕.
浅析职业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05(36):31-32.
被引量:4
9
杨琪.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与模型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107-108.
10
孙玉平.
明清时期河东书院园林模式思想探议[J]
.运城学院学报,2006,24(3):20-2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陈正良.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5):61-64.
被引量:73
2
滕兆玮.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1):79-81.
被引量:6
3
孙迎光.
松文化与诗性德育[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34-36.
被引量:5
4
孙钦泉.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实现途径研究[J]
.科技信息,2010(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宋琳.
“化”育美德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71-72.
2
李寿菊,孙家文.
新媒体时代“文化反哺”现象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8X):174-175.
1
王登才,朱玉莲,李国林.
信息时代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的行为与期望[J]
.职业时空,2006,2(12S):64-64.
被引量:1
2
孙迎光.
以玉比德——诗性德育的一个专题[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31-32.
被引量:1
3
郝国华,郭建华.
关于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3(7):26-26.
4
陈立.
浅论现代学校德育观念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6(1):61-62.
5
段伟.
改革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原则[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5(4):8-8.
被引量:1
6
朱菊云.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98-100.
7
孙迎光.
松文化与诗性德育[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34-36.
被引量:5
8
胡玲琳,杨峰.
谈现代学校德育观念的转变[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0(6):7-9.
9
何瑜.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初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6):102-103.
10
张艳,陈立.
浅论现代学校德育观念的转变[J]
.社会科学家,1998,13(S2):113-114.
被引量:1
教育探索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