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存在。这一思想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事实上已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
作者
龚志宏
机构地区
商丘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45-48,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和谐社会
人类文明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8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被引量:488
2
.国语(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被引量:7
3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 1[M].北京:中华书局,1981:506.
4
刘琦.论语译评[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5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88.
6
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61,234.
被引量:97
7
冯友兰著..中国现代哲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78.
8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4.
9
江泽民.在美国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2—10—25(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86
1
王能昌,李建生,张来芳.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03-106.
被引量:2
2
李继明.
论中医外感致病因素[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51-53.
被引量:3
3
徐仪明.
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J]
.史学月刊,2002(11):24-29.
被引量:12
4
李志军.
观念的嬗变体系的归一——中国近代科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历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6):67-71.
5
张世友.
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141-143.
被引量:2
6
刘兆伟.
孔子的“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47-53.
被引量:2
7
张昭军.
援西入儒——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2005(1):118-123.
被引量:1
8
庄建灵.
英汉“秋”语词理据小考[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3(1):111-113.
被引量:1
9
张一平.
明清诗话对诗“气”认识之探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78-82.
被引量:2
10
张诒三.
“好德”、“好色”辩[J]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75-76.
1
栾爽.
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
.学海,2008(4):179-183.
2
刘鑫.
浅论“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J]
.山西青年,2017,0(4):296-296.
被引量:1
3
阎忠智.
“和而不同”思想与领导思维创新[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4(1):21-23.
4
陈聂红.
“和而不同”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应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88-91.
5
李杰.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6):36-40.
被引量:3
6
童霞芳,李林,沈雁飞.
浅论“和而不同”与构建和谐社会[J]
.新西部(理论版),2008(9):6-6.
7
张来芳.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2(3):24-29.
被引量:9
8
巩倩汝.
浅析和而不同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契合性[J]
.科教导刊,2014(11):188-189.
被引量:2
9
罗显华.
论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代价值[J]
.时代人物,2008,0(8):215-217.
10
戚福康.
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对民主党派党建理论体系建构的认识价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9):118-121.
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