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实现政民关系和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民康物阜”、“国泰民安”、“和为贵”、“政通人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存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但和谐社会不可能是无差别的、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利益冲突层出不穷。因此,必须要有融洽和谐的利益表达机制作为沟通的桥梁,营造和谐社会的宽松氛围。
作者
王紫刚
机构地区
银川市委党校
出处
《共产党人》
2007年第4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利益表达机制
关系和谐
和谐社会
利益冲突
生活理想
利益格局
改革开放
和为贵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1
赵定东,杨政.
阶层骤变与俄罗斯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的失灵[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1-37.
被引量:7
2
滕世华.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J]
.山东社会科学,2007(1):117-123.
被引量:8
3
王建康.
企业内部员工利益表达机制研究[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22(2):68-71.
被引量:6
4
康培,李丹.
群众利益表达机制新变化[J]
.人民论坛,2007(16):32-33.
被引量:1
5
孙运德.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表达[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21(2):26-28.
被引量:1
6
吴群芳.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利益表达失衡及其治理[J]
.中州学刊,2008(1):136-140.
被引量:16
7
吴群芳.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均衡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82-86.
被引量:3
8
赵士红.
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建设[J]
.学习论坛,2008,24(5):43-47.
被引量:8
9
刘毅.
劳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7(4):341-34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郭占久.
论我国职业足球劳资关系[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0):29-32.
1
和为贵[J]
.城乡建设,2005(4):1-1.
2
庞欣.
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工运,2006(5):29-31.
3
杨章跃.
江西工办研讨构建和谐社会[J]
.国防科技工业,2006(10):5-5.
4
吴月明.
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大有作为[J]
.商情,2008,0(7):173-173.
5
郝国平.
土炕记忆[J]
.鸭绿江,2015,0(8):82-86.
6
陈国平,曹慧.
皮化市场现状新“调查”——国产皮化篇[J]
.中国皮革,2013,0(7):52-57.
7
周庆友.
辽河油田:“人和”促“企和”[J]
.中国石油企业,2007(11):47-47.
8
林仲旻.
和为贵[J]
.环球企业家,2011(1):62-64.
9
扎实推进地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J]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工会理论研究),2010(1):15-16.
10
中国大唐:人为本 和为贵 效为先[J]
.中国新闻周刊,2010(10).
共产党人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