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阶级宿命论与“小资产阶级作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小资产阶级作家”之类词语引发的“词”———“人”———“经济”———“政治”———“文学”的联想程序,其中隐藏着一个个阶级宿命论的思维逻辑,这样的逻辑不是基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与文学实际,然而它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与文学实际中强制推行,给我们的作家与文学带来了严重伤害。因此,“小资产阶级作家”之类说法的合法性依据,值得怀疑。
作者
童龙超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阶级宿命论
“小资产阶级作家”
思维逻辑
阶级定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16
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二[C].重庆出版社,1992.900.
被引量:9
3
克兴.小资产阶级文艺理论之谬误——评茅盾君底《从牯岭到东京》[A].“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下[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55.
被引量:1
4
钱杏邨.蒋光慈与革命文学[A].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1卷[C].上海:泰东图书局,1928.166—169.
被引量:2
5
杜荃.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批评鲁迅的《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A].“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上[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7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4
1
阎永增.
试析近代开滦企业精神的形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83-86.
被引量:4
2
马俊亚.
近代江南都市中的苏北人: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J]
.史学月刊,2003(1):95-101.
被引量:10
3
文贵良.
渗透与超越:从战争意识角度理解胡风话语[J]
.社会科学辑刊,2005(5):197-203.
被引量:1
4
曾令霞.
大众语的处境和命运——20世纪30年代“大众语文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J]
.天府新论,2005(6):109-113.
被引量:1
5
汤水清.
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的安置和改造——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104-108.
被引量:4
6
强东红.
民间经验:文艺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4):95-99.
7
杨卫华.
人性的层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面价值追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1):90-92.
8
杨玉东.
抗战时期的西北工学院组成分析——兼论私立焦作工学院扮演的角色和作用[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24-31.
被引量:1
9
王智慧.
论“革命文学”的艺术性追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263-266.
被引量:1
10
刘慧苹.
话语权之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月刊,2010(8):42-44.
被引量:1
1
周小英.
东方主义视阈下的意识形态他者形象[J]
.长城,2011(12):138-139.
2
唐晓渡.
五四新诗的“现代性”问题[J]
.文艺争鸣,1997(2):51-56.
被引量:13
3
拜拜,坏习惯[J]
.动漫界.兴趣语文(小学中高年级),2009(3).
4
吕洁宇.
纾缓的突围者——论创造社时期郑伯奇文学观的转变[J]
.三峡论坛,2016(1):78-84.
被引量:1
5
王家新,宋炳辉,高兴,何言宏.
“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J]
.上海文学,2011(8):107-112.
被引量:2
6
纪锐利.
前七子复古运动之功过刍议[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113-114.
7
张义君.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J]
.船山学刊,2004(3):143-145.
8
牟昭.
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的背离——上海租界文化语境下的蒋光慈[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159-162.
9
罗守让.
何其芳文学道路评析——兼评所谓“何其芳现象”[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1(4):62-71.
被引量:3
10
丁帆.
三十年代小说中“表现”与“再现”的消长[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306-307.
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