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改革前的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问题入手,研究自2003年以来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介入到2005年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全过程,对改革过程中的成本分担、银行性质导致的宏观经济脆弱性及波动、银行股权转让中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就资本的本质看,传统意义上的国有银行在性质上并非资本金不足的银行,而是全额资本金银行,由此,存借贷三角关系是描述国有银行的必要模型,由于借款人的“终止威胁”和存款人的持续资金供给导致信贷资源的错误配置和长期产出增长激励;第二,转型中的国有银行处于从全额资本金到部分资本状态的动态变迁,由此导致信贷增量的萎缩,但存款的持续上升导致国有银行不得不追加信贷投放,形成2005-2006年的新一轮信贷周期;第三,从国有银行的股权定价看,由于面对国有银行改革,国内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境外普通投资者对国有银行的价值预期存在差别,由此形成不同的资本价格;第四,宏观货币和汇率调控机制的改革致使国有银行改革面临特殊风险,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考虑是最优的银行转型安排。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共5页
Wuhan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