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褐斑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褐斑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刘宝军,张海涛,赵庆春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15)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氧自由基改变与许多皮肤病相关[1]。我们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黄褐斑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并作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一、...
作者
刘宝军
张海涛
赵庆春
机构地区
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8-338,共1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关键词
黄褐斑
血液
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
分类号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1
参考文献
2
1
余春艳,韩秀珍,张宏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不同皮肤病的变化(摘要)[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03).
被引量:1
2
赵庆春,宫兵,刘建,胡连生.气相色谱法研究外源性SOD对小白鼠心肌、肝脏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0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4
1
王国丽,李慕庄,宋翔,陶晓萍,李绍兴.
黄褐斑患者血中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初探[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23(3):129-130.
被引量:28
2
张理平,陈丽,胡筱,沙玫.
外用中药斑白搽剂对黑色素产生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68-169.
被引量:18
3
余春艳,关鹏举,谢德豪,苏勤,张劲风.
外阴白斑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探讨[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2):78-79.
被引量:1
4
熊德鑫,祝小枫,盛志勇,张士涛.
黄褐斑生态治疗和菌群改变的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2):70-71.
被引量:23
5
郑乐,刘嘉茵,孙勇,于月琴,包为政,包荫堂,沈华,曹敖清,杨怀恭,赵辨.
黄褐斑与女性激素的关系[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3):197-197.
被引量:14
6
翁智胜,陈炯抗,彭洁雯,梁瑞珍.
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1):20-21.
被引量:7
7
刘冬梅,高进,朱林学,倪来生.
400例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4):303-304.
被引量:28
8
谢志杰,郑志昂,李毓阳.
黄褐斑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探讨[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51-851.
被引量:13
9
万苗坚.
黄褐斑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22(4):209-212.
被引量:27
10
林琳华,冯心光.
孕产妇血清和脐血血清中6种营养元素的相关关系及孕期营养保健的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6,13(4):20-2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8
1
翁丽丽.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2):741-743.
被引量:18
2
邹宏超,付香莲.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2010,32(4):27-29.
被引量:39
3
晏洪波,刘辉,吴宁.
沙棘冲剂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0,9(4):260-261.
被引量:8
4
易运连,饶汉珍,汤爱国.
黄褐斑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维生素 C、E含量的测定[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6):332-333.
被引量:37
5
张理平.
黄褐斑病因学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2):61-62.
被引量:21
6
林辉,文清,张晶晶,杨敬娟.
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9):958-960.
被引量:11
7
曾文军,傅武,吴志华,樊翌明.
黄褐斑病因与发病机理的研究新进展[J]
.广西医学,2003,25(1):36-38.
被引量:6
8
李英.
中医辩证论治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3,12(5):470-47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41
1
宋鹏.
局部围刺结合背俞穴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29-30.
被引量:7
2
薛梅,唐海燕,王祖红,史丙俊.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美容,2013,3(4):73-74.
被引量:10
3
陈敏.
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38例[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2):88-88.
4
李健,王新燕.
谷胱苷肽联合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166例[J]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55-555.
被引量:8
5
李健,王新燕.
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及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2):738-739.
被引量:27
6
张理平.
“斑白”搽剂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含量及祛斑机理[J]
.光明中医,2004,19(6):57-58.
被引量:5
7
张红梅,李红卫,田俊学.
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抗氧化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5,3(1):5-7.
8
张理平,陈丽,胡筱,沙玫.
外用中药斑白搽剂对黑色素产生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68-169.
被引量:18
9
吴菊生,蔡惠群.
消斑方治疗黄褐斑1200例[J]
.江苏中医药,2005,26(4):23-23.
被引量:8
10
张红梅,茹志萍,李红卫.
沙棘清妍胶囊祛黄褐斑的实验研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5,3(2):7-9.
被引量:5
1
马兴武.
银屑病患者血中维生素A的含量[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1):19-20.
2
颜廷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128例[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1):91-92.
被引量:2
3
屠善庆,董平,刘蛰慧,张军,尹竞红.
银屑病患者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J]
.皮肤病与性病,1998,20(1):11-12.
4
刘阳,刘欣洋,李琳,刘晨.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非索非那定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及血IgE影响的研究[J]
.河北医药,2010,32(9):1064-1065.
被引量:4
5
蒋建华.
90例维、汉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gE含量测定[J]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2,3(17):75-75.
6
腋臭会传染吗?[J]
.食品与健康,2012(8):62-62.
7
万苗坚,赵广,蔡瑞康,张其亮,文海泉.
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6):403-404.
被引量:23
8
王娟,曹娟梅,贾雪松,陈泽宇,龚海波,王雪.
果酸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
.农垦医学,2016,38(5):401-403.
9
刘翠杰,罗南萍,刘华昌,季建梅.
银屑病患者血浆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含量的变化[J]
.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18(6):61-61.
10
沈乐.
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8):130-131.
被引量:5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