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9,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49
-
1李旸,刘立士.从《小城之春》看费穆的导演风格[J].东方艺术,2005(6):20-22. 被引量:2
-
2李美仙.断零与回瞥体验的畅想者——叙说《小城之春》的重拍行为[J].戏剧文学,2007(6):85-87. 被引量:1
-
3陈墨.小城之春 纪念与反思——写在费穆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J].电影新作,2007(2):24-30. 被引量:2
-
4方亭.深幽之水 大红灯笼——从审美取向的差异解读《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意象设置[J].电影文学,2008(15):88-89. 被引量:6
-
5郦苏元.电影史上的费穆[J].当代电影,1997(5):16-25. 被引量:8
-
6陈墨.费穆电影论[J].当代电影,1997(5):26-40. 被引量:22
-
7李天济.为了饭碗干上电影[J].电影艺术,1992(4):80-85. 被引量:11
-
8文武.评《小城之春》[J].电影艺术,1990(1):127-136. 被引量:10
-
9姚晓濛.对一种新的电影形态的思考——试论电影意象美学[J].当代电影,1986(6):44-51. 被引量:27
-
10陈凯歌.《黄土地》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1):110-115.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9
-
1刘勇.评影片《小城之春》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8(21):111-111. 被引量:1
-
2张时民.浅谈电影《小城之春》的“初发芙蓉”之美[J].学理论,2009(30):227-228.
-
3徐江.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1(1):44-45. 被引量:2
-
4丁蕊,冯皓.一曲“春歌”,韵不同——从《小城之春》新旧版本之比较看编辑思路的文学价值[J].华夏教师,2013(5):49-50.
-
5孙鹏,王金秀.电影中自行车意象的内涵探析[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1):99-101.
-
6李轶天,冷露.论费穆在左翼电影时代独特的春秋笔法[J].戏剧之家,2017(17):121-121.
-
7刘伟生,金晨晨.电影意象叙事研究[J].艺术探索,2017,31(6):113-122. 被引量:21
-
8李静怡.“窗”意象:解读费穆电影《小城之春》的一扇窗口[J].文教资料,2020(32):35-36.
-
9王磊.费穆电影作品的悲剧意识研究[J].艺术科技,2023,36(18):65-67.
二级引证文献24
-
1王嵋.透过武侠片看中国古典审美哲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3):191-192.
-
2刘伟生,赵文芳.试析电影《杀生》中的“锁”意象[J].电影文学,2018(13):122-124. 被引量:2
-
3高燕.浅析“树”的意象在电影叙事中的功能[J].传播力研究,2018,2(20):70-70.
-
4张振安.边缘人物另类刻画:金基德与侯孝贤比较[J].电影文学,2019,0(18):80-83. 被引量:1
-
5刘伟生.铺陈与赋体空间叙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6):57-70. 被引量:3
-
6宋雨倩.电影《小城之春》音声的“诗化”语境[J].声屏世界,2020(10):66-67. 被引量:1
-
7马莉.浅析纪录片《归途列车》中的火车意象[J].视听,2020(9):92-93.
-
8刘伟生.铺陈与赋体进阶叙事[J].中国韵文学刊,2020,34(3):100-111. 被引量:2
-
9刘伟生,胡若渲.《建党伟业》“辫子”意象之内蕴与叙事功能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5):63-71.
-
10时溪蔓.迪士尼动画喜剧电影叙事风格探析--以影片《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为例[J].电影评介,2020(19):110-112. 被引量:1
-
1周宏.平面设计中形的心理张力[J].包装与设计,2002(3):80-82.
-
2王学秀.感情激荡“活韩琪”──喜观姚峰主演的秦腔《杀庙》[J].当代戏剧,1999(6):25-26.
-
3唐韧.借助心理张力开拓新题材——日剧《白色巨塔》读剧笔记[J].电影文学,2007(15):80-81. 被引量:1
-
4李杰.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张力”——以李斯特《塔兰泰拉舞曲》为例[J].黄河之声,2016(16):66-68. 被引量:2
-
5《敢死队2》热卖 口碑超前[J].数码设计,2012(9):131-131.
-
6黄志挺.摄影作品中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J].美术大观,2012(1):89-89.
-
7曲晓琳.中国民歌茉莉花[J].民族音乐,2008(6):4-6. 被引量:3
-
8齐明.张力在标志设计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2(8):163-163.
-
9王植.论电影与环境艺术教学[J].设计艺术研究,2011,1(6):88-92.
-
10李玉洲.读《晓风之舞》(一)[J].中国音乐教育,1996(1):36-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