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记忆、概念与生活世界——关于澳门汉语诗歌的“本土”经验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汉语诗歌的“本土”经验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记忆、概念与生活世界的共同构成。“记忆”所呈现的“自我”,是华人族群谱系的连接和根性认同,也显示了对文化交融的特殊规避和唤回的努力;概念的焦灼感则是“自我”认证的一种途径;生活化、日常性的体验,说明诗人澳门体验的“自在”性,进一步丰富着澳门汉语诗歌的“本土”经验。
作者
陈少华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59,共5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汉语诗歌
生活世界
澳门
记忆
经验
本土
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章文钦笺注..澳门诗词笺注:明清卷[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337.
2
章文钦笺注..澳门诗词笺注:晚清卷[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335.
3
章文钦笺注..澳门诗词笺注:民国卷 上[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280.
4
章文钦笺注..澳门诗词笺注:民国卷 下[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614.
5
郑炜明编..澳门新诗选[M],1996:351.
6
林玉凤.《澳门现代汉诗创作的回顾与展望》.见陈炳梁等编.《现代汉诗论集》,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2005年版.
被引量:1
7
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八卷.
被引量:1
8
陶里.《澳门文学丛书概说》,林中英《自己的屋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被引量:3
9
伊丽莎白·贝克 当奴·贝克.《奥登和他的一首澳门诗》[J].文化杂志中文版(澳门),1995,.
被引量:1
10
谢冕.《综合互补的丰富—台港澳新诗的价值和贡献》[J].文化杂志中文版,199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王庆华.
本色意味与品格追求——澳门女性散文解读[J]
.江苏社会科学,2001(6):159-162.
2
龙扬志.
文学场与澳门文学批评话语之建立[J]
.南方文坛,2015(2):61-66.
同被引文献
99
1
陈美美.
千年观照:由《文心雕龙》看余光中散文理论与实践[J]
.华文文学,2007(1):7-14.
被引量:1
2
陈忠源.
天鹰——黄国彬的壮丽风格[J]
.华文文学,2007(1):23-32.
被引量:2
3
白舒荣.
施叔青的故园想像[J]
.华文文学,2007(1):82-86.
被引量:3
4
向忆秋.
自由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台湾文艺期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一种考察[J]
.华文文学,2007(1):87-93.
被引量:1
5
古远清.
“蓝”“绿”对峙的台湾诗坛[J]
.华文文学,2007(2):12-16.
被引量:2
6
朱文斌.
中国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吗?——兼与王润华教授等商榷[J]
.华文文学,2007(2):43-46.
被引量:5
7
魏全凤.
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离——析邱妙津的短篇小说《玩具兵》的元小说技巧[J]
.华文文学,2007(2):82-85.
被引量:1
8
张艳艳.
以幽雅的方式“怀乡”——木心作品的“意趣”初探[J]
.华文文学,2007(3):90-96.
被引量:3
9
庄伟杰.
在边缘空间寻找家园——澳华新移民作家四人散论[J]
.华文文学,2007(4):30-37.
被引量:1
10
徐学清.
冲突中的调和:现实和想像中的家园[J]
.华文文学,2007(5):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杨红英.
2007年华文文学研究综述[J]
.华文文学,2008(2):102-111.
2
卢桢.
都市化与本土性:港澳诗歌的一种经验[J]
.北方论丛,2014(2):35-38.
3
霍超群.
澳门文学研究史略(1983-2020)[J]
.华文文学,2022(1):89-97.
1
梁惠梅.
在虚幻与真实中游走——简析纳博科夫小说中的镜像写作[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6):113-115.
2
周凌.
从《红字》看女性的自我认证之路[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8):93-94.
被引量:1
3
柳东林.
发掘西方文学的禅意——以卡夫卡《城堡》为例[J]
.文艺争鸣,2011(06X):120-122.
被引量:2
4
黄晖.
镜子阶段与自我认证——阐释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J]
.英语研究,2003,2(Z1):42-45.
被引量:3
5
梁惠梅,杨敏.
“镜子的反照”和自我认证的分裂——对纳博科夫小说的一种解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32-134.
被引量:3
6
沈剑锋.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权思想[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6(4).
7
黄沙.
“他偷走了我的名字”——论《失窃的孩子》主人公的自我追寻[J]
.青年文学家,2012,0(5X):24-24.
8
傅琴芳,王水根.
打不破的“镜像”:再读《老人与海》[J]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3):101-104.
9
李爱云.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74-175.
10
陈艳梅.
论作为“人学”之镜的文学批评[J]
.青年与社会(下),2013(7):263-264.
文学评论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