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虚拟型学习团队组织管理研究
被引量:2
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7-178,共2页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参考文献6
1 唐勇,朱杏珍.企业动态联盟的复杂性特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1-63. 被引量:1
2 于德弘.继往开来 为创建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不懈努力——关于西安交通大学2001-2005年本科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3(4):7-9. 被引量:22
3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 .管理世界,2001,17(6):142-147. 被引量:302
4 吴玲,任佩瑜,陈维政,贺红梅.管理系统中的熵理论及利益相关者框架下企业综合绩效的熵值评估法[J] .软科学,2004,18(1):36-39. 被引量:22
5 任佩瑜.论管理效率中再造组织的战略决策[J] .经济体制改革,1998(3):98-101. 被引量:50
6 马扬,张玉璐,王荣.科研组织的管理熵问题初探[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2):12-1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21
1 齐明山.公共行政的熵值效应─—管理效率递减规律初探[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3):11-14. 被引量:31
2 梁枫英.论管理系统中的熵值效应与调适[J] .齐鲁学刊,1998(5):122-123. 被引量:9
3 任佩瑜.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组织再造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6-20. 被引量:17
4 朴昌根.对系统学研究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J] .系统科学学报,1999,13(4):15-18. 被引量:6
5 张文泉,张世英,江立勤.基于熵的决策评价模型及应用[J] .系统工程学报,1995,10(3):69-74. 被引量:80
6 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7 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 被引量:5
8 陈健 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2
9 杨国政.走近热力学 运用熵原理——对管理科学的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4):35-38. 被引量:13
10 任佩瑜.论管理效率中再造组织的战略决策[J] .经济体制改革,1998(3):98-101.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379
1 刘润泽.刑事合规中企业主归责依据的教义学诠释——以管理过失为视角[J] .刑法论丛,2022(2):78-105.
2 杨照,杨文彬.耗散结构、管理熵与内部审计[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2):33-34. 被引量:1
3 张瑞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分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8(3):109-111. 被引量:3
4 徐浩,张振刚,赖聪聪,丁卓.开源软件生产的网络化创新系统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3):900-903. 被引量:4
5 范海洲,唐德善.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开放式创新[J] .江苏商论,2009(4):119-120.
6 苏含秋,徐福缘.传统企业向供需网(SDN)企业转变的熵理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9):414-416. 被引量:1
7 陈志松,林巧,蔡成喜.熵增加原理在组织系统中的科学应用[J] .科技经济市场,2007(3):184-185.
8 杨克磊,陶静.基于职能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93-95. 被引量:1
9 敖世友.基于管理熵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系统定量评价模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145-148. 被引量:6
10 王明吉,吴兵.基于熵原理的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综合效绩评价研究[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5):21-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5
1 仲秋雁,王彦杰,裘江南.众包社区用户持续参与行为实证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6. 被引量:48
2 罗永泰.虚拟型学习团队形成与界定[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1):65-68. 被引量:8
3 IIPNACK T,STAMPS J.Virtual teams:Reaching acrossspace.time and organizations with technology[M].NewYork:John Wiley&Sons.Inc,1997:9-l3. 被引量:1
4 GEORGE J.Virtual Best Practice:How to successfully introducevirlual team working[M]// PARKER G M.(Ed)Best Practices for Teams.Amherst,MA:HRD Press,1997:3-6. 被引量:1
5 邹志勇,武春友.基于熵理论的企业能力测度模型研究[J] .技术经济,2008,27(7):109-112. 被引量:7
6 杜恒波,许衍凤.基于熵值法的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27(5):176-177. 被引量:7
7 孙新波,张波,罗能.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知识联盟激励协同成熟度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60-68. 被引量:13
8 张鹏,鲁若愚.众包式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6):45-48. 被引量:16
9 孙新波,刘博.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序参量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2012,9(12):1826-1831. 被引量:15
10 冯小亮,黄敏学.众包模式中问题解决者参与动机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4):25-35. 被引量:52
二级引证文献3
1 陈晓君,杭益,孟庆良.基于改进FMEA模型的众包创新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51(13):282-294. 被引量:1
2 孟庆良,单慧云,杭益.基于BSC的众包创新项目风险识别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33-40.
3 赵东辉,张纯宁,孙新波.创意类众包参与主体间协同激励机制案例研究[J] .技术经济,2021,40(11):133-145. 被引量:5
1 罗永泰.虚拟型学习团队人力资源的层次界定[J] .当代财经,2006(4):75-78. 被引量:2
2 贺金凤.虚拟企业与信息技术[J]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60-62. 被引量:2
3 宁培中,罗永泰.构建虚拟型学习团队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8):93-96.
4 李静宇.物流信息化进入创新时代[J] .中国储运,2011(4):39-40. 被引量:4
5 冯振环,罗永泰.虚拟型学习团队合作伙伴选择的结构化系统解决方案[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126-129. 被引量:1
6 罗永泰.虚拟型学习团队绩效度量与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6,22(24):150-152. 被引量:1
7 朱玮瑀.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策略研究[J] .湘潮,2007(05X):70-70.
8 李文瑛.在华跨国公司独资化的原因分析[J] .市场周刊,2007,20(4):121-122.
9 徐国良.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创新[J] .中国市场,2007(41):22-23. 被引量:5
10 梁钢华.专家业界倾情推介中博会[J] .瞭望,2004(42):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