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议“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前人从不同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对“在”字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角度的变换,逐渐改变了仅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共时角度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变为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研究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作者
董开华
机构地区
广西师院
出处
《科技资讯》
2006年第34期159-160,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在”字句
语用研究
语法制约
语法虚化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马清华.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
.语言研究,2003,23(2):63-71.
被引量:59
2
齐沪扬著..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266.
3
刘家荣.
多义词Over及其语义链[J]
.现代外语,1997,20(2):66-70.
被引量:26
4
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03.
5
刘坚等编..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348.
6
徐杰著..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2.
7
陈月明.
时间副词“在”与“着_1”[J]
.汉语学习,1999(4):11-15.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2
赵长才.
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J]
.中国语文,1998(1):23-28.
被引量:16
3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
.中国语文,1998(6):403-413.
被引量:43
4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7
5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6
黎运汉.
汉语虚词演变的趋势初探[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4):103-111.
被引量:8
7
钟兆华.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J]
.语文研究,1997(1):2-9.
被引量:27
8
刘宁生.
读《汉语功能语法研究》[J]
.汉语学习,1997(6):57-59.
被引量:3
9
罗骥.
北宋句尾语气词“也”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5(3):29-32.
被引量:15
10
马希文.
北京方言里的“着”[J]
.方言,1987,9(1):17-22.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114
1
王媛.
基于程序义的结果宾语结构的事件性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35-347.
被引量:1
2
刘菲菲.
基于意象图式理论的介词教学研究综述[J]
.大众标准化,2020(8):123-124.
被引量:1
3
胡晓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8-14.
被引量:2
4
黄宜凤.
试析《型世言》中带“着”的存在句[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37-39.
5
王亚坤,尹灵燕.
英介词语义隐喻扩展——从through的动、静态意象图式谈起[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5):64-66.
被引量:2
6
黄苗苗.
英汉方位词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以“In/Out”、“内/外”为例[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16(3):22-23.
被引量:2
7
李敏.
关于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
8
林华勇.
现代汉语副词语义辖域的类型[J]
.南开语言学刊,2005(1):139-149.
被引量:6
9
陈静.
历时和共时在汉语法化研究中的结合[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94-195.
10
徐明星.
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94-194.
1
董开华.
浅议“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6-117.
2
王洁.
网络语言之语法变异现象[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0-64.
被引量:6
3
闫亮亮.
他者和自我共谋下的译作之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172-174.
4
周海平,张瑞娥.
英汉句式的特点及其翻译[J]
.科技信息,2008(6):13-14.
被引量:1
5
闫立媛.
“越A越B”的语义、语法制约[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52-55.
被引量:5
6
周光磊,蔡金亭.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语法判断方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54-59.
被引量:9
7
张航.
怎样避免和减少英语翻译上的错误[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2,0(10):62-62.
8
郭婷婷.
信息结构对“X-neg-X”正反问问标的语法制约[J]
.长江学术,2009(4):118-123.
被引量:1
9
王文斌.
约束论与反身代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纵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2):55-60.
被引量:6
10
郭小川.
实用型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J]
.中国科技博览,2008(21):145-145.
被引量:1
科技资讯
2006年 第3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