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展开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及其解决形式;价值的二重性,即价值的质和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之谜的破解,即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生产劳动和价值的创造与转移;价值规律的实质、表现和应用;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实质及其研究意义等。这些丰富的科学内涵逻辑地依次展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九道程序:把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肌体的细胞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透过商品“物质属性”之现象察其“社会属性”之实质→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之质即价值实体→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和如何决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表现问题并揭开货币之谜→深入地研究了价值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实质。
作者 刘冠军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2-28,共7页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科技创新价值论和科技企业创新的孵化机制研究"(02BZJ03)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刘冠军,邢润川.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5(5):10-15. 被引量:7
  • 2有林等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257.
  • 3赵振华著..劳动价值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280.
  • 4何练成.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伟大变革[A].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5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卷 (,1137).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被引量:50
  • 7.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被引量:63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442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被引量:57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28

共引文献75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