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东北地区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的成因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多种角度对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品种的高秆大穗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产业化程度、市场及社会因素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育种目标必将有所改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做了进一步探讨。
作者
史振声
张喜华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45-147,共3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高秆大穗
育种目标
东北地区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74
同被引文献
72
1
宋儒,徐福春,杨永华,王景成,郑国利,郭志有,刘洋,刘欢,宋波,李军.
玉米杂交种东单60的选育及利用[J]
.玉米科学,2005,13(z1):50-52.
被引量:3
2
张宇,景希强,王延波,李磊鑫,杨沫,傅俊,张宝石.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77-80.
被引量:12
3
史振声,孙萌,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99-102.
被引量:25
4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刘红军.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被引量:40
5
董桂芳,邓崇辉.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统计学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3):73-77.
被引量:6
6
张永科,黄文浩,何仲阳,马永平.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4):98-103.
被引量:31
7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郝引川.
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受光态势与产量的关系[J]
.玉米科学,1993,1(3):50-54.
被引量:23
8
郑洪建,董树亭.
生态因素与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3):315-319.
被引量:34
9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马国胜.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高产潜力及特征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2):48-51.
被引量:16
10
高长建.
高秆稀植大穗玉米杂交种与中矮秆耐密玉米杂交种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比较[J]
.杂粮作物,2005,25(3):156-15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5
1
史振声,孙萌,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99-102.
被引量:25
2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刘红军.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被引量:40
3
张永亮,史振声,李风海,王宏伟,张飞.
稀植与密植型玉米品种对密度反应的差异[J]
.中国种业,2008(6):30-32.
被引量:19
4
史振声,张世煌,李凤海,王志斌,张喜华,张永亮,朱敏.
辽宁中熟、中晚熟与晚熟玉米品种的产量性能比较与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6):6-10.
被引量:27
5
刘志新,曹敏建,孙宏东.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效应研究 Ⅱ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效应研究[J]
.杂粮作物,2009,29(2):101-107.
被引量:20
6
史振声,王延波,李凤海,朱敏.
密植型玉米品种在辽宁省成功推广给我们的启示[J]
.辽宁农业科学,2010(1):40-42.
被引量:11
7
陈亮,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
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J]
.种子,2010,29(5):68-71.
被引量:24
8
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朱敏.
辽宁地区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优势性分析[J]
.中国种业,2010(12):55-57.
被引量:8
9
史振声,李凤海,张世煌,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王晓东,葛选良,朱敏.
极端气候条件下辽宁省晚熟玉米品种的风险性评价[J]
.玉米科学,2011,19(5):100-104.
被引量:4
10
常建智,李彦昌,王小星,闫丽慧,张同香,张素芬,王志红.
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34-37.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
174
1
史振声,孙萌,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99-102.
被引量:25
2
郑巍,刘德福,师臣,朱蕾,麻晶莉,谭福忠.
大庆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12,32(3):42-42.
被引量:1
3
黎昌欣,王琼,吴勇,杨万志,邹康平,袁杰,朱飞.
旱地玉米洛玉1号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2):24-26.
被引量:1
4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刘洋,靖凯,邓林军.
辽宁省西部地区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效应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3,28(6):166-173.
被引量:4
5
师学珍,白润娥,杨相甫,李俊磊.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84-16285.
被引量:27
6
史振声,王延波,李凤海,朱敏.
密植型玉米品种在辽宁省成功推广给我们的启示[J]
.辽宁农业科学,2010(1):40-42.
被引量:11
7
史振声,杨扬,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铃.
玉米品种丹玉39的增产潜力研究[J]
.种子,2010,29(3):72-74.
被引量:5
8
陈亮,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
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J]
.种子,2010,29(5):68-71.
被引量:24
9
鲁俊田,史振声,王晓东.
沈糯6号的籽粒产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J]
.种子,2010,29(6):21-24.
10
马中义,丁贵江,张勤,李青松,梁秋华,张扬,杨慧娟,王奇,李建魁,李文阁.
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群体特征研究[J]
.作物杂志,2010(5):39-42.
被引量:4
1
李凤海,刘峰,王亚明,王清元.
适当增密对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09(1):21-23.
被引量:1
2
秦连宝.
防治玉米倒伏技术[J]
.中国种业,2010(7):88-89.
被引量:1
3
王晓顺.
高秆大穗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创奇5号[J]
.农村百事通,2007(8):32-32.
4
张秀艳.
高秆大穗玉米品种结实不良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村科技,2010(24):11-11.
5
王晓顺.
高秆大穗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创奇5号[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58-58.
6
李婷,宁家林.
玉米新品种丹玉83[J]
.中国种业,2008(9):67-67.
7
宁家林,何晶,景希强,高洪敏,于兵,刘军.
玉米新品种丹玉68号[J]
.中国种业,2005(12):44-44.
8
郑成忠.
关于转基因玉米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综合评价的研究[J]
.福建农业,2015,0(3):60-60.
9
史振声,张飞.
高秆稀植大穗型玉米的密植潜力研究[J]
.玉米科学,2009,17(2):116-119.
被引量:10
10
稀植大穗型玉米——豫玉30[J]
.农村百事通,2004,0(19):31-31.
玉米科学
2006年 第B0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