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STS教育
被引量:2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共3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同被引文献22
-
1王德彦.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 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5):37-39. 被引量:8
-
2王觉非.STS—英国学校中的一门新课[J].比较教育研究,1982(2):13-13. 被引量:7
-
3陈英.STS的由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8,9(9):46-46. 被引量:1
-
4沈律.科学技术学——对科学技术全面系统反思的科学[J].科学学研究,1993,11(2):17-22. 被引量:7
-
5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 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1-5. 被引量:21
-
6诸大建.澳大利亚HPS/STS教学和研究的窗口──访问墨尔本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18(1):77-79. 被引量:3
-
7胡春艳.科学技术政治学:STS背景下的新方向[J].求索,2007(1):52-54. 被引量:5
-
8郭俊立.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蕴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104-108. 被引量:129
-
9黎懋明.创新革命[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10吕乃基.走进世界3——纪念波普尔提出“世界3”理论40周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471-477. 被引量:6
-
1周一贯.2011,“论”在教改前沿的《通讯》[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1(12):17-21.
-
2周一贯.“学导”:2014《通讯》的年度记忆[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4(12):16-20.
-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J].中国粮食经济,2005(11):1-1.
-
4吕广仁.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08(2):6-7. 被引量:1
-
5周长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以“超重和失重”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6,34(5):28-31. 被引量:25
-
6薛娇.育人是大学科研的重要任务——访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J].中国高校科技,2011(9):11-13. 被引量:7
-
7李建国.发挥教材多元价值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J].中学生物学,2013(6):63-64.
-
8杨中超,印友法,陈宏贲,董宝昌.支持、扶植、宣传,让《通讯》扎根、开花、结果[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89(2):51-51.
-
9周旺平.观察表述 综合考查——让中考与《通讯》续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5(4):60-61.
-
10周一贯.2012,年终概观《“通讯”》的“话题”战略[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2(12):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