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境教育》
2006年第11期1-1,共1页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4
-
1戴桂芝,王兆玉,郑丽英.谈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J].西北园艺(果树),2004(5):5-6. 被引量:9
-
2周建军.果品营销策略探讨[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4,20(10):17-18. 被引量:2
-
3李明华.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J].学术研究,2004(11):5-9. 被引量:33
-
4杨金龙,吕光辉,刘新春,鞠强,潘晓玲.新疆绿洲生态安全及其维护[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29-32. 被引量:19
-
5李晓秀,奚为民,王一峋.密云县生态环境特点与绿色产业的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4):70-73. 被引量:3
-
6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求是,2005(1):3-9. 被引量:173
-
7戴茂堂.和谐社会的个人之维[J].哲学动态,2005(3):11-13. 被引量:21
-
8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5(2):64-66. 被引量:8
-
9王诺.“生态整体主义”辩[J].读书,2004(2):25-33. 被引量:104
-
10张炳淳.论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的证伪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40-4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4
-
1包庆德.生态和谐因素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述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52-59. 被引量:6
-
2刘明明.从“保护”到“回馈”--论环境法义务观的逻辑嬗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46-49. 被引量:8
-
3张大海,徐麟,唐章虎,何峰江,李文慧.论果树产业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生态学意义及其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55-157. 被引量:3
-
4朱作鑫.论海洋石油开发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价值基础[J].生态经济,2018,34(6):194-19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9
-
1李春娟,包庆德.高兹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120-124.
-
2包庆德,丁玉梅.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6):26-31.
-
3赵娜.浅析生态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8):295-295. 被引量:2
-
4樊国全,徐麟,任红松.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59-360. 被引量:1
-
5阿丽娅.热依木.新疆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6-17. 被引量:14
-
6庞秋菊,张彭松.艾伦·杜宁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3):34-37.
-
7宁仁梅.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6):56-57. 被引量:4
-
8朱志梅,刘希刚.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东岳论丛,2013,34(12):42-45. 被引量:5
-
9李艳芳,王春磊.环境法视野中的环境义务研究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4):145-154. 被引量:20
-
10唐绍均,蒋云飞.环境法“义务重心”的理论证成与立法回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2):139-145. 被引量:11
-
1刘国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市化问题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5(5):117-118.
-
2张建新,段禄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测度[J].生态经济,2009,25(12):67-70. 被引量:20
-
3李飚,闵宗陶.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J].价格与市场,2000(9):22-23.
-
4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06S):34-37.
-
5周瑞芳,黄冬梅.西北水环境建设与治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3,5(11):127-127.
-
6余新楷,肖群.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别是农村发展多种经营的自然基础[J].企业经济,1982,1(3):47-47.
-
7魏宏广.从坦洲镇发展看农村城市化[J].岭南学刊,1995(5):92-94.
-
8赵娜.浅谈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4):52-53.
-
9方世南.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夯实社会和谐的自然基础[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3-18. 被引量:10
-
10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7):12-17. 被引量: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