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新闻中的不良镜头对青少年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新闻中的不良镜头所建构的社会拟态环境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的社会新闻受众群体的社会化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新闻中的不良镜头产生的根源是新闻场域被经济场域侵入而产生的“共谋”效应。不良镜头的传播,会使青少年产生认知、情绪上的负向反应甚至脱敏,误将拟态环境解读为真实环境,从而对其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
殷文
黄饶黎(校对)
荣远伟(校对)
陆彦毓(校对)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不详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4SJB880009)
关键词
社会新闻
不良镜头
青少年
场域
共谋
拟态环境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李爱芹.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4):14-16.
被引量:8
2
周云龙.一个电视记者的困惑:用血腥赚取收视率[N],中国青年报,2005-11-18.
被引量:1
3
[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6.
被引量:1
4
[法]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徐建,肖建国.
21世纪中国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走向[J]
.当代青年研究,1996(3):1-2.
被引量:17
2
陈舒平.
电视节目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浅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1):36-38.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8
1
李小利.
传媒非正面校园新闻报道的特点及心理因素分析[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1):59-60.
2
薛艳丽.
不良社会新闻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
.青少年研究,2005,5(2):6-7.
被引量:4
3
刘生全.
论教育场域[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1):78-91.
被引量:281
4
陆时莉.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社会控制的心理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4):20-22.
被引量:5
5
王红晓.
从冲突论看网络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93-93.
6
梁立昌.
浅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4):69-71.
被引量:2
7
胡伟莉,董华容.
关于推进湖北和谐消费文化的思考--基于中产阶层的视角[J]
.湖北社会科学,2008(2):84-86.
8
王燕.
未成年犯罪人的人格缺陷及认知疗法在人格矫正中的运用[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22(4):63-66.
9
吴瑛.
论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1):74-81.
被引量:17
10
赵兴刚.
不发达地区新建专科院校形象建设浅探[J]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3):88-91.
同被引文献
3
1
吕刚.
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J]
.中国青年研究,2001(1):57-60.
被引量:22
2
李爱芹.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J]
.当代青年研究,2002(4):54-56.
被引量:5
3
王更喜.
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法制传播负效果分析[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47-5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马婧.
中国目前法律传播中传媒暴力及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J]
.传承,2009,0(16):112-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许健.
传媒暴力下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对策[J]
.犯罪研究,2010(4):86-92.
被引量:6
1
董金华,毛华栋.
微博及其拟态环境的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6):61-66.
被引量:7
2
余秋雨.
读书的五个秘诀[J]
.社区,2016,0(11):4-4.
3
余秋雨.
读书的秘诀[J]
.新湘评论,2013(6):26-26.
4
余秋雨.
读书要脱敏[J]
.才智(智慧版),2013(11):64-64.
5
黎妮.
互联网时代公众舆论的变化[J]
.今传媒,2013,21(1):27-29.
被引量:4
6
荀庆涛.
网络游戏中的“拟态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4):271-272.
7
叶竹盛.
“法治三老”我们不讲谁讲[J]
.南风窗,2014(26):62-64.
8
崔砚冬.
媒介拟态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J]
.文学教育,2009(24):144-145.
被引量:1
9
盛创.
浅论偏见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以电影《十二公民》为例[J]
.价值工程,2017,36(7):189-191.
10
李子勋.
中国女性的情爱十年[J]
.祝你幸福(午后),2010(5):65-65.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