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作为社会阶段的后现代及其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不但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和思潮的后现代主义已经产生,而且作为一种社会阶段的后现代也已出现。它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而产生,既是现代阶段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对现代阶段的超越和取代。信息、消费、风险和全球化等因素参与塑造和推动着后现代社会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构筑了后现代社会的独特面貌和显著景观。
作者
赵剑民
机构地区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7,共5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关键词
后现代
社会阶段
信息
消费
风险
全球化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20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1
[英]玛格丽特·A.罗斯.后现代与后工业[M].张月,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2
[英]尼格尔·多德 陶传进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被引量:21
3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 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被引量:214
4
[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吴英姿,孙淑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5.
被引量:87
5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被引量:232
6
[美]乔治·瑞泽尔 谢立中译.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215-223.
被引量:58
7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380.
被引量:38
8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被引量:37
9
[日]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M].金泰相译.沈阳:沈阳出版社,1999.
被引量:3
10
[美]阿尔文·托夫勒.力量转移[M].刘炳章,卢佩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202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李松玉.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3
李丹.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4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5
王长征.
消费者抵制与品牌营销范式创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8):35-39.
被引量:8
6
徐永军.
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7
谭君强.
论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J]
.思想战线,2004,30(5):106-109.
被引量:7
8
韩永进.
技术的符号意义问题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4):54-57.
被引量:4
9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10
孟源.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56-158.
被引量:6
1
萧湛.
论宗白华美学的现代意蕴[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6):58-66.
被引量:2
2
沙秋真.
中国当代伊斯兰教概述[J]
.世界宗教研究,1994(4):86-95.
被引量:4
3
管连荣.
印度心理学概况[J]
.心理学报,1982,14(4):493-497.
4
吴承笃.
存在论视域下的主体间性与真理问题[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87-88.
5
陈颸.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简评[J]
.美育学刊,2013,4(1).
6
《周易》筮辞的来历[J]
.文史知识,1994(10):49-49.
7
蔡懋沅.
“明心见性”有法门——《坛经》修行论浅谈[J]
.华夏文化,2015(3):49-51.
8
尕藏加.
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世界宗教研究,2000(2):131-136.
9
柴焰.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141-143.
10
梅剑华.
实验哲学、语义学直觉与文化风格[J]
.哲学研究,2011(12):87-92.
被引量:8
理论探讨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