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05-111,共7页
Folklore Studies
参考文献1
-
1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418.
同被引文献18
-
1范小青.从传统社区到网络社群: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场域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49-61. 被引量:15
-
2李明.从生态民俗角度比较明清苏州与徽州的区域民俗文化[J].民俗研究,2006(1):137-159. 被引量:6
-
3张亚池,何燕丽.皖南传统民居与家具[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14(6):11-13. 被引量:4
-
4胡召芹.浅论在徽商影响下的徽文化发展[J].徽州社会科学,2007(6):28-30. 被引量:1
-
5拉普卜特.常青,徐菁,李颖春.张昕译.宅形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被引量:4
-
6江世龙.中国徽派建筑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被引量:2
-
7臧丽娜.论徽州宗祠的遗存情况与民俗文化特征[J].民俗研究,2007(3):107-116. 被引量:6
-
8任鲸摄影,张福昌主编.中国民俗家具[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 被引量:1
-
9郑光直.负正论--建筑本质新析[J].新建筑,1984,(3). 被引量:2
-
10李俊.徽州古民居探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4
-
1周星宇,罗杰威.浅论徽商对徽州传统聚落的影响[J].安徽建筑,2011,18(6):10-11. 被引量:4
-
2刘玮,吴智慧,邵晓峰.皖南民俗对皖南传统民间家具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9(10):62-63. 被引量:1
-
3孙强.村落·民宅·家具·雕刻——徽民居环境审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240-242.
-
4罗中霞,潘虹.新旧再生理论下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当代价值[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1(3):57-62.
二级引证文献5
-
1谢超峰,王心源.徽州古村落开发与保护中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探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22-24. 被引量:8
-
2唐西娅,谢群丹,邵添花.张谷英村村落布局艺术与空间形态特征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22(7):90-91. 被引量:6
-
3谢超峰.明清徽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4):32-36. 被引量:1
-
4田玉萍,汪雷,何超,吕俭,潘立新.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1):12-24. 被引量:8
-
5蒋道霞.明清时期徽州居住民俗文化分析[J].品位·经典,2021(22):41-44.
-
1敦煌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J].社会科学(甘肃),1988(2):100-100.
-
2黄宁生.皖南沟汀遗址文化遗物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J].考古与文物,1999(6):31-33. 被引量:3
-
3杜文.解读唐宋时期的陶瓷人形壶[J].收藏,2011(1):40-47. 被引量:3
-
4玛丽琳.爱姆.丽艾,台建群.公元618——642年敦煌石窟初唐佛教塑像的风格形成(摘要)[J].敦煌研究,1988(2):79-81. 被引量:1
-
5黄国柱,徐国兴.金石系友谊 情牵两岸人——访篆刻爱好者严有泰[J].台声,1995,0(7):27-27.
-
6刘洋.当莫高窟遇上张大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8):111-111.
-
7周周.在婺源绿色的梦里醒来[J].大视野,2006,0(5):78-79.
-
8潘英伟.广东古村落·水东[J].粤海风,2012(2):80-81.
-
9王治平.徽州传统民居综论[J].东南文化,1991(2):164-168. 被引量:1
-
10阿程.你是我的女人——刘德华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J].当代电视,1999(1):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