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道德与高校德育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学生无疑是独特的教育对象,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作者 龙永干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3,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威廉·W·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7. 被引量:3
  • 2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916.
  •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被引量:244
  • 4里克拉奇.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 被引量:1
  • 5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三联书店,1994.72、55-56. 被引量:41
  • 6腾守尧.文化的边缘[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29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