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7-131,共5页
参考文献9
-
1史礼心,李军注..山海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45.
-
2倪宝诚主编..大河风 河南民间美术文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696.
-
3董素芝著.《伟哉薮皇》,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0页,第61页,第62页. 被引量:1
-
4朱自清,郭沫若等编辑..闻一多全集 3[M],1948:165.
-
5陆永品选注.《庄子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被引量:1
-
6杨复竣著.《中华民族始祖太吴伏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被引量:1
-
7《诗经·商颂》,观成堂藏版《列祖章》二十二句,第一、二句 被引量:1
-
8陆费逵总勘.《吕氏春秋》,中华书局,据毕氏灵岩山馆校本校刊,第50页. 被引量:1
-
9张群成.淮阳“泥泥狗”的民族特色与内涵研究[J].艺术教育,2005(6):24-24. 被引量:6
共引文献5
-
1程玉艳.生殖崇拜文化——淮阳太昊陵庙会文化的底色[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123-125. 被引量:7
-
2彭西春.论淮阳泥泥狗的审美意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156-159. 被引量:7
-
3彭西春.民间艺术史上的淮阳泥泥狗探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39-41.
-
4高歌.淮阳“泥泥狗”文化内涵探析[J].神州,2018,0(20):40-40.
-
5郭佳宝,冯丽丽.淮阳泥泥狗艺术特色探析及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4,46(11):107-109.
同被引文献17
-
1陈仲先.从《考工记》的色彩观看“五色审美观”[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12):55-57. 被引量:2
-
2秦红增.中国神话与道学的思维渊源论——中国神话与儒道思维渊源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3):86-90. 被引量:1
-
3王悦勤.人类原始的偶像——淮阳泥泥狗“人猴”释考[J].民族艺术,1992(3):119-127. 被引量:5
-
4王悦勤.中国史前“尚黑”观念源流试论[J].民族艺术,1996(3):24-33. 被引量:12
-
5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86
-
6曹桂岑.淮阳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中原文物,1989(4):64-70. 被引量:5
-
7刘国梅.浅论民俗文物泥泥狗[J].中原文物,1987(2):180-181. 被引量:2
-
8张缨.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89-90. 被引量:29
-
9格罗塞[德]著,蔡慕晖译:《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34页. 被引量:1
-
10清·吴乘权等辑,施意周点校.纲鉴易知录·五帝纪[M].中华书局,1960: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卫亚娣.淮阳泥泥狗“混沌”的色彩探析[J].美术大观,2016(11):85-85.
-
2柯心田.浅谈毕业设计《山海经》中的异兽造型设计[J].艺术教育,2018,0(7):170-171. 被引量:2
-
3吴瑞雪.民间泥塑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河南淮阳泥泥狗为例[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9):35-38.
-
4孙明洁.基于淮阳泥泥狗的插画创新设计[J].天工,2022(8):91-93.
-
5石胜洁.淮阳泥泥狗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7):33-35.
-
6张笑格.“尚黑”和“五色”观念对淮阳泥泥狗色彩的影响[J].大观(论坛),2024(1):122-124.
-
7张变玲.淮阳“泥泥狗”的风格及其对现代旅游产品吉祥物开发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2017,0(5):71-72. 被引量:2
-
1朱栋霖,任孝温.昆曲:穿越时空的“百戏之祖”[J].钟山风雨,2005,0(2):4-8. 被引量:2
-
2杜建华.20世纪川剧抢救与保护的经验及其意义[J].四川戏剧,2003(2):8-11. 被引量:5
-
3郭昕.饕餮“乐”宴——对话中央音乐学院爵士音乐节艺术总监丁铌老师[J].音乐时空,2014(9):20-23.
-
4王陈.《爱情公寓3》:做喜剧要实事求是[J].大众电影,2012(17):14-15.
-
5李鹏飞.木版年画“传承人”之争[J].中国新闻周刊,2012(25):40-41. 被引量:1
-
6张瀚文.我国民间美术的本质特性漫谈[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0):250-250.
-
7许达之.纳溪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8-52. 被引量:2
-
8尚小安.论池州青阳腔的抢救与保护[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75-76. 被引量:1
-
9谢艳.汉中镇巴民歌艺人演唱之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4(7):40-40.
-
10董奇,戚建华.李华:延续传统文化的血脉[J].湖北画报,20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