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75期2-7,共6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
-
1黄志雄.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8(3):46-47. 被引量:2
-
2陈德敏.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5-9. 被引量:76
-
3常素巧,刘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保障体系[J].求实,2006(5):48-50. 被引量:6
-
4马云东,胡明东.改进的AHP法及其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6):40-44. 被引量:78
-
5张悦玫,栾庆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实施框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2):86-90. 被引量:88
二级引证文献21
-
1王爱华,刘中文,段真真.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09(3):14-20. 被引量:6
-
2钱锡红,杨永福.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工业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五省市”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S1):622-627. 被引量:5
-
3张良强,雷德森,刘香旭.福建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价与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6):52-57. 被引量:1
-
4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6):73-78. 被引量:9
-
5韦群跃.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9(8):182-186. 被引量:5
-
6张俊艳,李俊杰.基于物元分析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538-541. 被引量:6
-
7张俊艳,李俊杰.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2):17-21. 被引量:6
-
8赵亚香,蒋卫东.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研究评述[J].煤炭经济研究,2010,30(3):54-57. 被引量:8
-
9韦群跃.宏观调控应当重视国民经济总体价格水平——关于GDP价格指数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5):69-73. 被引量:3
-
10韦群跃,胡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0(8):25-30. 被引量:4
-
1远见三则[J].印刷经理人,2008(9):52-53.
-
2崔晓东.以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4):78-80. 被引量:1
-
3陈栋生.深化改革 推进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1(3):13-14.
-
4关注热点之五:狠抓落实 推进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06(1):22-23.
-
5陈栋生.深化改革 推进发展[J].龙江社会科学,1991(2):4-5.
-
6卢湘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是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任务[J].国防科技工业,2011(5):14-15.
-
7吴敬秋.找准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的结合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24(2):142-145.
-
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J].中国外资,2011(1):8-8.
-
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业位置更加突出[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1).
-
10吴厚德.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J].广东经济,2006(7):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