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韩国新村运动的起因及作用再考察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人们的视线再次转向农村,聚焦于近邻韩国。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文章又开始频频见诸报刊,各级政府则纷纷派遣公务员到韩国考察学习。国内“韩国新村风”的形成与学界对新村运动的过度褒扬或介绍不全面有直接关系。本文旨在补充介绍和评价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原因、实际作用及推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此作为中国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作者
詹德斌
机构地区
韩国长安大学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10期79-82,共4页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关键词
韩国新村运动
新农村
借鉴
分类号
F123.39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历史问题研究所.《韩国政治与支配意识形态和对抗意识形态》,历史批评社1994年版.
被引量:1
2
刘齐哲(音).《朴正熙政权与支配意识形态-以新村运动为中心》,《清溪论丛》(第3辑).
被引量:1
3
张敬华,戴其根,项复民.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村开发——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西部农村开发的启示[J]
.财经科学,2001(1):71-74.
被引量:21
4
朴振焕著.《经济开发与农村经济》,博英社1987年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0
1
黄立华.
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21-25.
被引量:23
2
何春红.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经验[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2):59-61.
被引量:10
3
殷翔.
农村社区的边缘化及其重建的路径依赖[J]
.社科纵横,2004,19(4):69-70.
被引量:3
4
龚曼霞,王殿华.
挖掘广西农业发展的内动力——以韩国新村运动中人力资源开发为契点看广西农业开发的根本[J]
.传承,2009,0(2):164-165.
被引量:1
5
何谓国际战略[J]
.瞭望,2002(32):23-23.
6
何春红.
借鉴国外经验 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7(4):42-42.
被引量:1
7
张雯,侯立白,许文娟,贾燕.
韩国“新村运动”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其借鉴[J]
.中国农业教育,2006,7(2):16-17.
被引量:9
8
于水.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
.江海学刊,2006(5):108-112.
被引量:7
9
常城.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37-38.
被引量:1
10
詹德斌.
韩国新村运动的起因及作用再考察[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6):52-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
1
石磊.
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J]
.社会学研究,2004(4):39-49.
被引量:69
2
宋林飞.
江苏经济运行态势与走势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6(1):5-10.
被引量:7
3
陈昭玖,周波,唐卫东,苏昌平.
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2):72-77.
被引量:71
4
柳钟椿.
韩国的新村运动[J]
.当代韩国,2006(1):32-37.
被引量:12
5
黄立华.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有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功经验[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116-118.
被引量:5
6
[9]裴长午(音).终身教育的理解[M].京几道:西贤社.2002.167.
被引量:1
7
郑新立.大陆兴起新村运动培训风[J].凤凰周刊,2006,(21).
被引量:2
8
[13]宋义达.韩台研发投资增长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N].朝鲜日报,2006-10-31.
被引量:2
9
[6]丁甲镇.新村教育的起源和变迁[EB/OL].http://blog.naver.com/ubo?Redirect=Log&logNo=20296264,2005-12-14.
被引量:2
10
[7]金顺培(音).曾一直认为反共教育就是爱国[N].韩民族,2004-09-0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张德强.
对韩国新村教育体系演变的考察[J]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122-126.
被引量:1
2
张德强.
论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育本质[J]
.比较教育研究,2007,28(9):14-19.
被引量:2
3
莫连光,郭慧芳.
韩国新农村运动对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29(1):41-44.
被引量:1
4
袁金旺,刘晓燕,薛伟娟.
韩国缩小城乡差距经验对青岛市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335-336.
5
吴群.
韩国与江苏的农产品地区合作研究[J]
.经济纵横,2007(4X):58-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田泽永.
FDI技术溢出对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8,29(11):101-106.
被引量:6
2
王海虹.
韩国新村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24-27.
3
匡远配,曾福生.
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反思和政策建议[J]
.湖湘论坛,2010,23(1):105-109.
4
高雪萍.
韩国政府对农村人类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其经验启示[J]
.老区建设,2013(14):19-21.
5
郑娟.
以政策动员为视角的新村教育[J]
.中国城市经济,2010(10X):308-308.
1
郑新立.
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J]
.农村工作通讯,2005(9):18-21.
被引量:2
2
孙成钢.
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J]
.瞭望,2005(43):44-44.
被引量:10
3
徐平华.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韩国新村运动的影响[J]
.求实,2006(10):81-82.
被引量:3
4
崔新华,孟敏悦.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6):202-202.
5
李晶晶.
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经济视角,2006,25(6):40-42.
被引量:3
6
黄学平.
韩国“新村运动”的做法及启示[J]
.南方农村,2006,22(2):15-17.
被引量:2
7
郑文燮.
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果与教训[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0):74-78.
被引量:5
8
葛志华.
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J]
.群众,2006(3):54-55.
9
潘伟光,黄祖辉.
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启示[J]
.浙江经济,2006(3):12-15.
被引量:3
10
聂长久,张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韩国模式——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4):56-59.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