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视角》
2006年第10期83-83,共1页
Economic Vision
同被引文献16
-
1张晓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索[J].齐鲁珠坛,2009(6):40-43. 被引量:2
-
2马明元.关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问题[J].会计研究,1980(2):68-70. 被引量:3
-
3张欣.现行设备折旧方法的分析与探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24(1):74-74. 被引量:3
-
4郭敏.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补偿方式探析[J].江苏商论,2005(9):150-151. 被引量:1
-
5李红霞,薄建奎.基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的固定资产折旧[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2):19-20. 被引量:2
-
6上官敬芝,徐峰.关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模式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4):56-59. 被引量:1
-
7秦巍.浅谈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折旧方法.新科教,2009,02. 被引量:1
-
8李视辉,刘爱玲.关于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90-92. 被引量:4
-
9高琦.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在会计准则与税法中的比较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08,15(4):31-33. 被引量:1
-
10曹海娟.加速折旧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理性选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39-4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3
-
1王丹.折旧计提方法的比较研究[J].财经界,2010(22):170-170. 被引量:1
-
2艾晓艳,吴勇,王大川,陈彬,居鸣华.加工制造业机械设备折旧过程CO_2排放计量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5):7-9. 被引量:2
-
3黄俊婕,俞毅.关于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补偿模式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0(2S):142-1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
-
1艾晓艳,吴勇,王大川,陈彬,居鸣华.加工制造业机械设备折旧过程CO_2排放计量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5):7-9. 被引量:2
-
2李剑芳.浅析加速折旧法[J].商场现代化,2012(6):104-105.
-
3黄志斌,郭亚红.基础设施折旧与基础设施投资及科技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9):165-168.
-
4刘盼盼.家具生产企业设备折旧管理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6,44(1):44-47. 被引量:3
-
5张媛媛,田亚峻,王永刚.固定资产折旧对新型煤化工产品碳足迹的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8):82-85. 被引量:2
-
1陈友敏.几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的介绍和比较[J].上海会计,1989(8):25-28. 被引量:3
-
2邵瑞庆.现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改进设想[J].现代会计,1992(4):14-15.
-
3王新利.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新探[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1(4):62-63.
-
4仇义德.谈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修订[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0-11.
-
5易永珍.浅谈固定资产折旧 减值准备及其计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01,14(4):49-51.
-
6方芳.对企业如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24-125. 被引量:12
-
7应唯.资产减值与所得税会计(二)[J].财务与会计,2003(10):40-43.
-
8胡永康.也谈通货膨胀下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调整[J].上海会计,1992(11):35-36.
-
9孙芳,张辉超.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会计核算问题[J].四川会计,1996(5):29-30.
-
10吴得林.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实务案例分析(三十一)[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12):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