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20世纪一个重要的作曲家,里盖蒂的微复调技术及其丰富的音色音响特征为许多理论家和作曲家们大量关注,相反却忽略了他的作品,尤其是20世纪末期作品在音高组织的观念和技术所进行的一些思考。本文拟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讨论,同时也将在讨论中涉及到传统和声与现代和声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
张巍
机构地区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
出处
《音乐探索》
2006年第3期43-50,共8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关键词
里盖蒂
钢琴练习曲
音高组织
现代和声
音列
微复调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5
1
刘康华.
二十世纪和声的共同逻辑原理与分析方法——尤·霍洛波夫的理论与方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10-18.
被引量:23
2
李吉提.
再谈线性音乐的线性分析技术[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15(4):45-46.
被引量:14
3
高为杰.
音级集合的配套[J]
.中国音乐,2004(4):29-61.
被引量:22
4
GyorgyLigeti,贾非言.
我的立场[J]
.音乐爱好者,2002(1):46-47.
被引量:3
5
朱旗.
图案的魔力 浅说埃舍尔艺术[J]
.上海工艺美术,2005(1):94-96.
被引量:1
6
陈鸿铎.
利盖蒂的结构思维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意义[J]
.中国音乐学,2005(4):120-132.
被引量:12
7
王茜.
论里盖蒂的微复调思维规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2):30-36.
被引量:13
8
刘康华.
二十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衍生的音高关系体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3-21.
被引量:55
9
王珂琳.
陨落的大师 缅怀乔治·里盖蒂[J]
.音乐爱好者,2006(7):54-55.
被引量:1
10
谢力昕.
里盖蒂的音符轨迹 杜法罗与里盖蒂的交谈(上)[J]
.音乐爱好者,2006(9):10-1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5
1
曾岩.
里盖蒂的音乐与埃舍尔的绘画[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8(2):79-81.
被引量:3
2
雷平琳.
里盖蒂《魔鬼的阶梯》中节奏组织的结构功能[J]
.临沂大学学报,2012,34(3):94-97.
3
黄祖平.
利盖蒂钢琴作品《莱切卡组曲》(Musica ricercata)之四的音乐分析[J]
.黄河之声,2012(16):20-22.
4
刘轩甫.
里盖蒂四首《钢琴练习曲》音高结构研究(上)[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1):96-97.
5
刘轩甫.
里盖蒂四首《钢琴练习曲》音高结构研究(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2):82-83.
6
孙薇.
利盖蒂第二册钢琴练习曲的多重复合性在钢琴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J]
.音乐创作,2015(11):167-169.
被引量:2
7
赵晓辰.
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技术研究[J]
.当代音乐,2016(5):64-68.
被引量:1
8
周明昆.
乔治·库塔克《第一弦乐四重奏》创作思维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1):146-155.
被引量:2
9
缪薇薇.
论利盖蒂作品中音高组织的微变奏技术[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2):35-40.
被引量:1
10
孙薇.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二册)中音高组织的复合性[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2):260-26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孙晓烨.
对里盖蒂《音乐探索》的探索——浅析里盖蒂创作中对“核心音高”的最初尝试[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27(2):226-233.
被引量:2
2
张哲.
论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微复调”技法与网状织体结构[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4):92-100.
被引量:1
3
张颖.
里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第六首“华沙之秋”分析[J]
.黄河之声,2019(6):52-52.
4
冯锐.
趣味地震学(8):向数学艺术致敬[J]
.国际地震动态,2019,0(8):183-191.
5
高源.
陈晓勇《逸》的作曲技法与思维原则浅析[J]
.音乐创作,2021(4):123-131.
6
关立红.
均衡节制的表现——新古典主义室内乐大提琴作品的艺术特点[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1(5):32-33.
7
于子桐.
试析库塔克《弦乐四重奏》Op.28第Ⅰ、Ⅳ乐章[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1(6):62-64.
8
曾丽娜.
李盖蒂的钢琴练习曲演奏技巧分析——以《悬而未决》为例[J]
.艺术评鉴,2022(13):73-76.
9
兰涪玥.
论无调性音乐中的和谐元素--以利盖蒂第四首钢琴练习曲《号角》为例[J]
.黄河之声,2022(17):90-92.
1
崔香兰.
中国杰出的色彩作曲家——安承弼[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7):160-160.
2
宫敬慧,马秀明.
“笙的和声”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1):22-23.
3
丁圃.
柳体笔画组合特征(七)[J]
.少儿书画,2010(10):6-6.
4
丁圃.
柳体笔画组合特征(二)[J]
.少儿书画,2010(5):6-6.
5
丁圃.
柳体笔画组合特征(六)[J]
.少儿书画,2010(9):6-6.
6
赵庆华.
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现代和声之管窥[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6-7.
7
李鹏程,哈静.
施尼特凯“复风格”作品中的微复调技法[J]
.歌海,2017,0(1):48-53.
8
何苏杰.
浅析二十世纪节奏的发展及其组合特征[J]
.北方音乐,2014,34(11):7-8.
9
丁圃.
柳体笔画组合特征(五)[J]
.少儿书画,2010(8):6-6.
10
尤.霍洛波夫,罗秉康.
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1):3-12.
被引量:5
音乐探索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