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耙耧山:炼狱与家园——关于阎连科小说创作母题的阐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被定位为“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的作家阎连科以其感同身受的方式,将自身融入了他在多年创作中打造的那个独特的“耙耧山”小说世界里,表达着恒定的写作基调与创作母题:在亲缘关系、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三位一体的宗法制乡村社会环境下的乡村与乡民,权利与阴谋,困苦与死亡。耙耧山是阎连科生命的家园、褐色的桎梏、精神的炼狱。
作者
李宏
程艳华
机构地区
北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7-89,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阎连科
耙耧山
《情感狱》
母题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郜元宝.
论阎连科的“世界”[J]
.文学评论,2001(1):42-51.
被引量:65
2
林舟.
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J]
.当代文坛,1997(5):25-27.
被引量:19
3
阎连科著..年月日 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420.
4
阎连科著..褐色桎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299.
5
朱向前著..沉入生命[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390.
共引文献
77
1
胡莹莹.
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被引量:1
2
韦永恒.
故土家园·苦难生命·反抗救赎——阎连科耙耧乡村小说散论[J]
.社科纵横,2007,22(11):117-119.
3
刘广祥.
试论阎连科《年月日》中的生命意识[J]
.作家,2009(12):29-30.
被引量:1
4
王海艳.
简析阎连科笔下的农民形象[J]
.长城,2012(6):27-28.
5
陆汉军.
逃离与回归:阎连科的乡土情结[J]
.作家,2010(8):5-6.
被引量:1
6
王海艳.
开放与封闭——阎连科小说中农民世界的时空特征[J]
.山花(下半月),2009(4):157-158.
7
陈学智.
论阎连科的乡土叙事[J]
.山东文学,2009,0(S2):43-46.
被引量:1
8
刘英利.
彷徨与诉求——论阎连科的乡土情结[J]
.天中学刊,2003,18(F12):104-107.
被引量:2
9
王学青.
劣根的沉重与无根的迷惘——评小说《受活》和《沙床》[J]
.当代文坛,2004(6):91-93.
被引量:2
10
聂伟.
空间叙事中的历史镜像迷失——《坚硬如水》阅读笔记[J]
.当代作家评论,2002(4):44-51.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4
1
钱谷融.
《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纲[J]
.文艺研究,1980(3):7-13.
被引量:68
2
朱光潜.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
.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57
3
朱向前.
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J]
.当代作家评论,1994(6):59-70.
被引量:14
4
陈晓明.
反抗危机:论“新写实”[J]
.文学评论,1993(2):88-100.
被引量:49
5
王蒙.
“人性”断想[J]
.文学评论,1982(4):115-119.
被引量:11
6
汪介之.
世纪苦吟:帕斯捷尔纳克与中国知识者的精神关联[J]
.探索与争鸣,2007(9):48-52.
被引量:4
7
王德威.
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2007(5):25-37.
被引量:28
8
谢有顺.
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序[J]
.当代作家评论,2008(5):99-102.
被引量:8
9
雷达.
莫言:中国传统与世界新潮的浑融[J]
.小说评论,2013(1):48-53.
被引量:5
10
林源.
《当代作家评论》视阈中的阎连科[J]
.当代作家评论,2013(5):113-12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陈劲松.
阎连科小说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0(1):139-144.
1
冯炜.
剥离生命的真实内核——阎连科对生命的拷问[J]
.文艺争鸣,2011(10):141-144.
2
张翼.
河南作家创作中的成长主题考察[J]
.小说评论,2013(3):114-120.
3
仇志君.
解读阎连科《日光流年》的“索源”书写[J]
.芒种,2014,0(7):77-78.
4
祝东平,李秀云.
关注农民的生存环境——读阎连科的小说[J]
.社会科学战线,2002(3):257-259.
5
朱向前.
对农民军人的爱与知——阎连科印象兼跋《和平寓言》[J]
.小说评论,1994(6):31-35.
被引量:4
6
廖天亮.
《还乡》悲剧的根源[J]
.外国文学研究,1985,7(3):142-144.
被引量:4
7
阎连科[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
8
赵新亚.
权和性捆绑下女性的生存处境——阎连科小说的解读一种兼及女性主义反思[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3):53-54.
被引量:2
9
奉元圆,曾宏伟.
关于“权力”的双重书写——试比较《故乡天下黄花》与《情感狱》中的权力意识[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209-211.
10
朱向前.
农民之子与农民军人──阎连科军旅小说创作的定位[J]
.当代作家评论,1994(6):59-70.
被引量:14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