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建安诗歌山水题材的兴起,标志着华夏山水诗的发轫,除曹操的山水诗作之外,建安诗人对山水景物的观照,更多地表现在游宴题材、女性题材等其他题材之中,山水题材以及意象方式的开启,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的写作方法,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原先的言志诗体制、赋比兴的表达方法向着山水诗及意象方式的转型。
作者
木斋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9-133,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曹操
建安
山水
五言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1
木斋.
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J]
.齐鲁学刊,2005(2):71-75.
被引量:10
2
王瑶著..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14.
3
木斋.
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89-93.
被引量:11
4
王力坚著..由山水到宫体 南朝的唯美诗风[M],1997:264.
5
木斋.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40-45.
被引量:17
6
罗宗强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478.
7
木斋.
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28-32.
被引量:11
8
木斋.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71-77.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刘明澜.
魏氏三祖的音乐观与魏晋清商乐的艺术形式[J]
.中国音乐学,1999(4):68-81.
被引量:21
2
李炳海.
《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0-76.
被引量:21
3
赵敏俐.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J]
.文学遗产,2002(1):101-111.
被引量:11
4
曹丽芳.
论建安士风之嬗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62-65.
被引量:1
5
木斋.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71-77.
被引量:12
6
木斋.
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J]
.齐鲁学刊,2005(2):71-75.
被引量:10
7
木斋.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40-45.
被引量:17
8
钟嵘.诗品[M]:卷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被引量:1
9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被引量:616
10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223
共引文献
35
1
贡巧丽.
论“虚字”在诗歌发展中的意义[J]
.芒种,2012(23):89-90.
2
木斋.
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28-32.
被引量:11
3
木斋.
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89-93.
被引量:11
4
木斋.
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91-94.
被引量:8
5
木斋.
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36-41.
被引量:4
6
木斋.
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J]
.中华文化论坛,2006(2):67-69.
被引量:3
7
木斋.
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4):127-131.
被引量:3
8
国家玮.
木斋古诗十九首系列论文之方法论反思[J]
.天中学刊,2006,21(4):102-104.
被引量:1
9
吴用.
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音乐对建安慷慨诗风的影响[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94-97.
被引量:1
10
石彦.
《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1):58-6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1
1
张法.
略谈木斋对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推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55-56.
被引量:7
2
汪宁生.
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J]
.历史研究,1981(4):173-179.
被引量:23
3
赵敏俐.
论班固的《咏史诗》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成熟问题──兼评当代五言诗研究中流行的一种错误观点[J]
.北方论丛,1994(1):60-67.
被引量:10
4
木斋.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71-77.
被引量:12
5
木斋.
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J]
.齐鲁学刊,2005(2):71-75.
被引量:10
6
木斋.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40-45.
被引量:17
7
木斋.
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28-32.
被引量:11
8
木斋.
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89-93.
被引量:11
9
木斋.
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91-94.
被引量:8
10
木斋.
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36-4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傅璇琮.
《古诗十九首》研究的首次系统梳理和突破——评木斋的汉魏五言诗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27-32.
被引量:8
2
焦宝.
五言诗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木斋近年来的五言诗研究为核心[J]
.中国文化研究,2013(4):55-64.
被引量:1
3
刘运好.
论《华阳国志》的诗学史意义[J]
.铜仁学院学报,2017,19(10):4-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孙艳红,焦宝.
百年《古诗十九首》研究史的第一次大收获[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56-58.
被引量:1
2
木斋.
傅璇琮先生在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兼谈我与傅先生的学术交往[J]
.天中学刊,2012,27(4):1-5.
3
张朝富.
事实与逻辑之间:木斋、宇文所安“汉五言诗”研究的启示与追问[J]
.中国韵文学刊,2013,27(2):57-62.
被引量:6
4
木斋.
论古诗“建安曹植”说的学术史承续[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6):31-40.
5
于国华.
重回逻辑的整体——与袁济喜先生商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39-47.
被引量:1
6
于国华.
略论木斋古诗研究的方法与接受[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4):136-139.
7
魏广言.
汉桓帝时期能否产生秦嘉五言《赠妇诗》三首——兼与邢培顺先生商榷[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5):85-90.
8
焦宝.
从古诗研究转向反思百年文学史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2):107-112.
被引量:2
9
谢艳明.
《古诗十九首》“末世情怀”的书写范式及其影响[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24(6):37-43.
10
熊晓辉.
常璩《华阳国志》著录宗旨与音乐观念考辨[J]
.音乐文化研究,2024(1):107-114.
1
杜枫.
李庆杰:沉迷于济南的一山一水[J]
.走向世界,2012(15):60-62.
2
柯志仁.
山水题材的变迁与山水诗的形成[J]
.文学教育,2008(23):102-103.
3
吕亚宁.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人生命意识的体现[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22(4):85-86.
4
张乐.
老子“自然”思想对魏晋山水题材诗的影响[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8(2):15-17.
5
陆友梅.
略谈“建安风骨”[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46-47.
被引量:3
6
苏芸.
论曹操诗歌的生命主题和创新意识[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9,0(2):46-48.
7
梁姗姗.
胜于气 长于情——建安文人刘桢、王粲之对比[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63-65.
8
武胜文.
曹操四言诗歌特色探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113-115.
被引量:1
9
刘涛.
演进与嬗变:新疆70后诗歌现象扫描[J]
.西部(新文学)(上),2015,0(9):110-116.
10
张晨.
汉大赋与建安诗歌[J]
.人文杂志,2003(5):98-102.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