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悲剧的轮回——《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潘金莲”形象新解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李碧华又一次以“潘金莲”为原型塑造了单玉莲这一悲剧人物形象。如果我们用传统文本中的潘金莲来比照单玉莲,就会发现李碧华对其形象的把握上更为真切、稳健,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与之相关的人物命运,都可以看出许多有趣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带给我们重新理解“潘金莲”这一悲剧人物形象一些重要的信息。
作者
胡庆雄
吕彧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65-68,共4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关键词
李碧华小说
潘金莲形象
女性悲剧
轮回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贾颖妮.
魂归何处——论李碧华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探讨[J]
.当代文坛,2004(3):102-104.
被引量:7
2
贾颖妮.
新女性主义的高扬——评李碧华言情小说[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1):64-67.
被引量:4
3
李碧华.都是命,1996.
被引量:1
4
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
被引量:1
5
王德威;C T Hsia.The Classic Novel,1968.
被引量:1
6
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759.
7
袁国兴.
“潘金莲母题”发展及其当代命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52-59.
被引量:9
8
刘 瑛.
李碧华的小说香港[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1):68-7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袁国兴.
谈话剧《潘金莲》的诞生[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100-101.
被引量:1
2
梅朵.活泼自由的创造精神—赞川剧《潘金莲》[N].社会报,1986-06-17.
被引量:1
3
容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二' & Chr(124) & '联书店,1987..
被引量:1
4
徐天啸.自由梦[J].小说丛报,1914,(1).
被引量:1
5
铁柔.春柳剧场观剧谈[J].剧场月报,1914,(1).
被引量:1
6
G·墨雷 哈姆雷特 俄瑞斯瓦斯.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7
魏明伦.我做着非常“荒诞”的梦[J].戏剧界,(2).
被引量:1
8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O..
被引量:1
9
罗岗.
“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7-13.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9
1
李顺立.
对李碧华小说文本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45-45.
2
袁国兴.
《华威先生》的“速写”艺术与“展演”技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82-84.
被引量:1
3
洪秀芸.
邪恶之花——试论莎乐美与潘金莲[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2):103-105.
被引量:1
4
袁国兴.
民族文化的底蕴及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对解放区小说创作观念与方法的一种阐释[J]
.学习与探索,2007(4):184-188.
被引量:1
5
陈颖.
潘金莲比较研究述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38-148.
被引量:1
6
阎敏,韩静.
论李碧华《霸王别姬》隐含的三层意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19-21.
7
孙绍荣.
社会性别文化下女性的自我迷失[J]
.电影文学,2009(22):118-119.
被引量:2
8
卢芸.
李碧华小说研究综述(2000—2009)[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0):99-102.
被引量:6
9
袁国兴.
中国现代类型文学意识的再评价[J]
.广东社会科学,2013(4):138-146.
10
丛智敏.
浅谈《金瓶梅》中潘金莲[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1):59-59.
同被引文献
2
1
罗炜.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178-181.
被引量:7
2
李金灵.
论欧阳予倩笔下潘金莲的悖谬性[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1):48-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莹雪.
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潘金莲”的人物形象——以欧阳予倩翻案剧《潘金莲》为例[J]
.汉字文化,2020(12):118-119.
1
程建忠.
也说崇祯本评语中的潘金莲形象——兼与侯忠义先生商榷[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0-54.
2
董松容.
简析潘金莲的悲剧成因[J]
.成功,2008(2):172-172.
3
薛文秀.
《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深层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73-74.
4
彭效田.
潘金莲形象再认识[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5(1):34-35.
5
徐朔方.
再论《金瓶梅》[J]
.明清小说研究,2002(3):52-58.
6
许菁频.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论潘金莲形象的改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2):15-18.
被引量:2
7
鲁戈.
潘金莲——一个文学形象的命运沉浮[J]
.百科知识,1998(6):48-49.
8
侯忠义.
论崇祯本评语中的潘金莲形象——“评语”研究之一[J]
.明清小说研究,2011(2):129-133.
被引量:2
9
宋运娜.
再评《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J]
.社科纵横,2007,22(8):125-126.
被引量:1
10
丁芳.
《金瓶梅》对潘金莲形象的重写——兼论潘金莲形象的矛盾[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32-35.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