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克服的几个问题
出处
《青年记者》
2006年第18期92-94,共3页
Youth Journalist
二级参考文献28
-
1王思斌.略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6):17-24. 被引量:19
-
2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3,28(12):49-55. 被引量:185
-
3王思斌.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4(6):8-11. 被引量:109
-
4梁祖彬.演变中的社会福利政策思维——由再分配到社会投资[J].中国社会科学,2004(6):11-14. 被引量:42
-
5刘伟.解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三大悖论[J].学术研究,2005(9):5-9. 被引量:2
-
6刘伟.收入分配的失衡根本在于发展失衡[J].新财经,2005(11):108-108. 被引量:3
-
7张卓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5(11):11-12. 被引量:4
-
8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华夏出版社,1987.. 被引量:12
-
9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89)[R].中国财经出版社,.. 被引量:1
-
10顾海兵.《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和判断》[J].管理科学,1998,(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98
-
1王琳,马艳.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演进脉络与转换逻辑[J].财经研究,2021,47(10):4-18. 被引量:5
-
2张勇.中国内需结构失调的市场机理及质量约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31-35.
-
3潘志强,欧定余.我国资源外部性的制度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112-115. 被引量:3
-
4刘春丽,赵本阳.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56-858. 被引量:2
-
5赵国友.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4(4):57-62.
-
6赵国友.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基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关系的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4):18-23.
-
7赵国友.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J].财贸研究,2006,17(5):18-24. 被引量:1
-
8孙祁祥,郑伟.中国保险业“赶超发展模式”的反思及新模式的构建[J].保险研究,2006(10):6-10. 被引量:2
-
9李建建.我国征地过程中集体产权残缺与制度改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0-104. 被引量:15
-
10刘文勇.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谐演进的制度分析[J].经济评论,2007(1):57-61. 被引量:10
-
1回良玉.解放思想 合力推进 开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J].江苏改革,2001(1):4-7.
-
2曾海雄.贵港市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广西经济,2009,28(6):29-29.
-
3牟丰京,刘长发,任伟.亲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考察重庆侧记[J].今日重庆,2004(3):6-9.
-
4晓进.在美国感受“你诚我信”[J].学习之友,2008(1):26-29.
-
5韦海文.创新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扶持[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7):144-145.
-
6纪红霞.让年轻干部在西部大开发中锻炼成长——浅谈培养选拔人才[J].青海统计,2001(10):25-27.
-
7南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优化县级领导班子[J].党的生活(青海),2003(11):19-19.
-
8张雪慧.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0X):318-319.
-
9王森.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1):358-359.
-
10国事要闻[J].新视野,1995(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