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却经常面临着大规模的赎回。本文重点运用2005年的开放式基金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开放式基金存在赎回异常现象,净赎回率和业绩增长呈现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为基金管理者就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
赵楠
李维林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济南金融》
2006年第9期53-54,57,共3页
Jinan Finance
关键词
开放式基金
赎回
对冲机制
分类号
F832.48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8
1
姚颐,刘志远.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行为的实证研究[J]
.经济科学,2004(5):48-57.
被引量:53
2
罗剑,汪淼.
从行为金融角度浅析基金赎回异常现象及对策[J]
.经济师,2005(2):223-223.
被引量:9
3
李斌.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的行为金融学分析[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2):75-77.
被引量:14
4
彭飞,汤海溶.
代理问题—导致开放式基金非正常赎回的原因[J]
.经济体制改革,2005(5):122-125.
被引量:4
5
王平.
从大比例赎回反思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模式[J]
.广西金融研究,2006(1):60-63.
被引量:3
6
王效明.
现阶段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及对策[J]
.财会研究,2006(6):55-56.
被引量:3
7
田穗.
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现象的实证分析及成因探讨[J]
.金融与经济,2006(7):72-73.
被引量:6
8
张传明.
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其防范[J]
.经济研究参考,2006(72):30-34.
被引量:7
9
任淮秀,汪涛.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行为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6):42-47.
被引量:18
10
F. F. Edwards, X. Zhang. Mutual Funds and Stock and Bond Market Stability [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1998, (13): 257--28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任淮秀,汪涛.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行为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6):42-47.
被引量:18
2
陈亚萍.
论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
.广西金融研究,2007(8):36-38.
3
张霞,段进东.
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196-197.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辛宇,芮萌.
基金绩效差异与基金投资者行为分析[J]
.证券市场导报,2008(9):63-70.
被引量:2
2
张建江,周长鸣.
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的再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54-157.
被引量:11
3
曹兴,彭耿.
中国基金管理费激励的有效性[J]
.系统工程,2009,27(1):50-56.
被引量:11
4
李宁,宋歌.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与申购赎回关系及成因研究[J]
.经济论坛,2009(17):112-115.
5
张霞,段进东.
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196-197.
6
俞云,何朝林.
开放式基金交易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5):46-49.
被引量:1
7
陈磊,杨桂元.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处置效应检验[J]
.技术经济,2010,29(11):110-114.
被引量:2
8
肖峻,石劲.
基金业绩与资金流量:我国基金市场存在“赎回异象”吗?[J]
.经济研究,2011,46(1):112-125.
被引量:156
9
曹兴,杨春白雪,彭耿.
基金流业绩关系研究的文献评述[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5-10.
10
李学峰,张舰,田元泉,李佳明.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隐性激励——测度、机制与契约优化[J]
.金融研究,2011(10):185-197.
被引量:15
1
庄核.
略论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基于经济学视角[J]
.经济问题,2008(12):29-32.
2
王春燕,胡冬梅.
构建我国证券市场对冲机制的条件基本具备[J]
.上海投资,2002(12):32-36.
3
马元真.
新加坡A50指数期货对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启示[J]
.经济研究参考,2008(69):44-46.
4
董登新.
蓝筹T+0利大于弊[J]
.董事会,2014(4):98-98.
被引量:1
5
李红红.
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分析[J]
.商情,2011(32):17-17.
6
慕然.
酝酿多时终将落地 存款保险制度的保与弃[J]
.大众理财顾问,2015(1):34-35.
7
孟宇庭.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影响及风险防范[J]
.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10(5):6-6.
8
张宗新,张潇.
证券市场对冲机制的运行与监管[J]
.新金融,2011(1):55-59.
9
管化.
远期交易与NDF的定价方式和风险管理[J]
.中国货币市场,2005(2):40-41.
被引量:3
10
安国俊.
私募债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J]
.中国金融,2012(18):51-52.
被引量:6
济南金融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