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875-2876,共2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参考文献10
1 肖晓蓉,李孝权,柴巧学.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及研究进展[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3):289-292. 被引量:4
2 袁嘉丽,李庆生.微生态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性探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3):196-197. 被引量:10
3 蔡子微,康白.关于中医学与微生态学在原理上的统一性[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7(4):43-48. 被引量:34
4 唐由凯,赵敬华.论医学微生态学理论在祖国医学中的体现和作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01-302. 被引量:12
5 祝世讷.研究和建立中医微生态学[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4):242-246. 被引量:21
6 袁嘉丽.微生态学原理与中医学平衡观[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1):19-21. 被引量:10
7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中医学“正气”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平衡[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1-7. 被引量:34
8 郭芳.脾胃学说的现代认识[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2):2-5. 被引量:17
9 王静,邹才华,肖晓蓉,陈守春.急性胰腺炎患者舌苔微生物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3):159-162. 被引量:18
10 孙育敏,张远,任学军.常见舌苔中的苔面细菌分布情况[J] .天津中医,1995,12(3):28-2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40
1 蔡子微.中医学的本质是生态医学[J] .医学与哲学,1994,15(1):47-49. 被引量:13
2 陈灏珠.内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8-91. 被引量:233
3 刘衡川 李孝权 肖晓蓉.水苏糖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A]..全国微生态学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362—364. 被引量:1
4 肖晓蓉 李孝权.口腔微生态制剂的研究[A]..全国微生态学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46—47. 被引量:2
5 杨景云.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现状[A]..全国微生态学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74—75. 被引量:1
6 彭文伟.传染病学: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 被引量:1
7 袁嘉丽 李庆生.运用微生态学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的主要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3,(1):42-42. 被引量:1
8 J.ZHOU, X.D. XHOU, X.R.XIAO, et al.The Early Establishment of the Bacterial Flora in the Oral Cavity of Normal Neonates.lADR CHINESE DIVISION The 4^TH GENERAL SESSION, 2002: 4. 被引量:1
9 Leveau P,Int J Pancreato,1996年,20卷,2期,119页 被引量:1
10 樊明文,口腔生物学,1996年,129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35
1 林海,魏平,吴继攀,张翼冠,龙鑫,李均利,岳倩华.口腔微生物组与中医药精准干预研究展望[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37(6):201-207. 被引量:2
2 姜慧,李军祥.中医舌诊概况与舌苔微生态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5):1619-1623. 被引量:10
3 吴安山,柳永和,李兵.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09(1):28-30. 被引量:1
4 蔡子微.中医学的文化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纲要(一)——文化基础:中国古代生态学问题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6):30-32. 被引量:6
5 魏春山,贺宪,陈孝银.动态平衡观在中西医生理学中的体现[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1):10-11.
6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微生态失调与免疫功能紊乱属中医学“邪气”范畴[J] .中医药学刊,2005,23(2):199-202. 被引量:26
7 庄彦华,杨春辉,杨旭东,王颖,胡静,夏清平,蔡子微.中药“神曲”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和临床疗效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1):41-43. 被引量:32
8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中医学“正气”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平衡[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1-7. 被引量:34
9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舌苔微生态的初步研究[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5-8. 被引量:25
10 商学征,姜良铎.态平胶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3):181-182.
同被引文献85
1 张凤云,王忠海,徐书显.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2004,19(15):892-894. 被引量:9
2 李庆生,袁嘉丽,陈文慧.中医学“正气”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平衡[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1-7. 被引量:34
3 高云,梁尚栋,穆松牛,张玉珍,许宝华,刘征宇,姜建梅.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15(3):164-166. 被引量:24
4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被引量:1997
5 付肖岩,劳绍贤,黄志新,邝枣园,卞兆祥.慢性腹泻脾胃湿热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4):223-225. 被引量:35
6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肠道微生态初步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2):1-3. 被引量:26
7 卢果,汪江山,赵欣捷,孔宏伟,许国旺.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尿液中的代谢物用于区分人类性别的研究(英文)[J] .色谱,2006,24(2):109-113. 被引量:19
8 张奕,智发朝.人体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6,11(1):51-54. 被引量:10
9 姜良铎,焦扬,张喆.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关系初探[J] .陕西中医,2006,27(8):970-971. 被引量:8
10 周永增.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J] .辐射防护通讯,2006,26(4):1-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6
1 张帆,龚枚,雷晓梅.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脾胃湿热证”[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336-338. 被引量:2
2 张凤云,王忠海,赵娟,徐书显,赵进沛.复方中药在受照小鼠中抗放射及抗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154-1155. 被引量:2
3 卢林,刘伦翠,牛莹莹,杨景云.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舌象与微生态相关性初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506-1507. 被引量:11
4 张旭,赵宇峰,胡义扬,刘平,赵立平.基于功能元基因组学的人体系统生物学新方法:中医药现代化的契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2):202-212. 被引量:23
5 李英帅,黄腾杰,李玲孺,王济,张惠敏,郑燕飞.阳虚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共变化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568-1570. 被引量:20
6 胡雪琴,李灿东,崔蒙.生态环境与健康维护[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5):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8
1 马晔琳,钱晓玲,杨敏春.中老年痰湿质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20,0(1):113-118. 被引量:11
2 姜慧,李军祥.中医舌诊概况与舌苔微生态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5):1619-1623. 被引量:10
3 潘峻桦,张晓冉,孙丽莎,陈秋.基于“阴火”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0):131-133. 被引量:1
4 闫向东.中医内外治结合治疗痰热型咳嗽54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74-75. 被引量:5
5 洪毓键,李福凤,王忆勤.中医舌诊及面色诊客观化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49-352. 被引量:4
6 刘倩倩,张冀东,孙贵香.辨时论治发热的病理机制和诊疗思路[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72-75. 被引量:2
7 宋雅楠,张永煜,苏式兵.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4):628-633. 被引量:5
8 李曙芳,安全,黄立群,岳娟,王永丽.我国急性放射病防治的实验研究进展[J] .癌变.畸变.突变,2013,25(6):487-490. 被引量:1
9 李曙芳,安全,黄立群,岳娟,王永丽.我国急性放射病防治研究进展[J] .辐射防护通讯,2013,33(5):13-21. 被引量:8
10 邵铁娟,李海昌,谢志军,牛晓曼,温成平.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脾虚湿困与肠道菌群紊乱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62-3765. 被引量:174
1 孙清己.逍遥散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4):66-67. 被引量:6
2 何林熹,魏琴,杨翠花,乔玲,成词松.《内经》“平人”特征的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5):604-606. 被引量:4
3 张声生,杨静.胃肠道微生态学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8):3135-3138. 被引量:35
4 张宝盈.补足气血万病消[J] .中华养生保健,2009(4):1-1.
5 姜大成,何淑华,张洁.红外光谱鉴定中药材的原理与方法[J] .中药材,1993,16(7):42-43. 被引量:11
6 周红黎,陈普,郑进.傣医学对人体生命的认识浅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2):38-39.
7 谷建军,赵艳.补中益气汤方理论内涵评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58-59. 被引量:2
8 王小平.论《内经》“和”为“圣度”的养生思想[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3):163-164. 被引量:1
9 让坚.简述藏医学中的几大基本理论观点[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3):69-70. 被引量:5
10 朱晓平,马利华.子午流注学说与给药时间关系浅论[J] .中医药学刊,2004,22(4):723-723.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