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代官僚服饰赏赐制度渊源及其流变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唐代在汉魏以来服饰赏赐的渊源基础上,融冶胡汉因素,形成了颇具时代特征的官僚服饰赏赐之制。而其从初唐就开始表现出与官常服制度交汇的特点,并逐步与当时的职官制度局部合流,形成了唐代所谓的“赐紫金”、“赏绯银”的制度,其影响延续至清代而未绝。
作者
马冬
机构地区
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关键词
唐代
服饰赏赐
形成渊源
官常服
职官制度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0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4
1
《新唐书·肃宗本纪》,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9页.
被引量:1
2
《旧唐书·德宗本纪上》,第341-342页.
被引量:2
3
.《旧唐书·魏元忠传》[M].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946页.
被引量:4
4
.《旧唐书·舆服志》[M].,..
被引量:10
5
刘驰.
十六国官营手工业初探[J]
.中国史研究,1993(3):23-33.
被引量:1
6
《后汉书·刘苍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39页.
被引量:1
7
《周书·周宣帝本纪》,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23页.
被引量:1
8
韩伟.
唐代革带考[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2(3):100-105.
被引量:8
9
《周书·李贤传》.
被引量:1
10
唐·张鷟.《朝野佥载》.《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袁祖亮.
十六国北朝人口蠡测——与王育民同志商榷[J]
.历史研究,1991(2):94-106.
被引量:2
2
徐基,孙国平.
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J]
.考古,1985(10):915-929.
被引量:31
3
黎瑶渤.
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J]
.文物,1973(3):2-28.
被引量:147
4
《中国冶金史》编写组.
河南汉代冶铁技术初探[J]
.考古学报,1978(1):1-24.
被引量:32
5
李京华.
渑池县发现的古代窖藏铁器[J]
.文物,1976(8):45-51.
被引量:19
6
秦烈新.
前凉金错泥筩[J]
.文物,1972(6):36-37.
被引量:7
7
周一良.
读《邺中记》[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4(4):102-110.
被引量:7
8
陈大为,李宇峰.
辽宁朝阳后燕崔遹墓的发现[J]
.考古,1982(3):270-274.
被引量:22
9
徐光冀,顾智界.
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简报[J]
.考古,1990(7):595-600.
被引量:26
10
《魏书》卷二《太祖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页.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6
1
范家伟.
地理环境与疾病──论古代医学对岭南地区疾病的解释[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1):17-30.
被引量:28
2
李宜春.
论西汉的内朝政治[J]
.史学月刊,2000(3):30-36.
被引量:12
3
吕丽.
古代冠服礼仪的法律规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6):55-59.
被引量:1
4
阎步克.
魏晋的朝班、官品和位阶[J]
.中国史研究,2000(4):46-62.
被引量:2
5
霍然.
论北朝西部母权制遗风及其对唐代思想文化的影响[J]
.西域研究,2001(4):81-88.
被引量:1
6
孙彦贞.
缠足风习与满族马蹄底鞋源起考述[J]
.中国历史文物,2005(3):53-60.
被引量:4
7
齐东方.
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J]
.考古学报,2006(1):59-82.
被引量:69
8
阎步克.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2):92-103.
被引量:12
9
马永赢.
“大官之印”与西汉的太官[J]
.考古与文物,2006(5):77-79.
被引量:7
10
陈斐,伏俊琏.
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分析[J]
.固原师专学报,2006,27(5):13-1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01
1
王去非.
四神、巾子、高髻[J]
.考古,1956(5):50-54.
被引量:28
2
渤海贞孝公主墓发掘清理简报[J]
.社会科学战线,1982(1):174-180.
被引量:39
3
龚延明.
论宋代官品制度及其意义[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2(1):13-23.
被引量:6
4
张广达.
论唐代的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2):3-12.
被引量:20
5
姚玉成.
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遗址出土鱼形青铜信符考实[J]
.北方文物,1993(3):48-50.
被引量:4
6
Э.В.沙夫库诺夫,步平.
苏联尼古拉耶夫斯克遗址出土的鱼形青铜信符[J]
.北方文物,1991(1):102-103.
被引量:4
7
冯恩学.
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J]
.文物世界,1998(1):66-70.
被引量:19
8
尚民杰.
唐朝的鱼符与鱼袋[J]
.文博,1994(5):54-57.
被引量:10
9
常一民,裴静蓉,王普军.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03(10):4-21.
被引量:128
10
程念祺.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J]
.史林,2005(6):1-1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5
1
魏明孔.
2006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33-139.
2
马冬.
北族文化对唐朝官服影响及其历史意义[J]
.西域研究,2010(3):88-96.
3
张苹,马冬.
墓志所见晚唐内侍省官员与“赐紫绯”[J]
.中国历史文物,2010(6):46-51.
被引量:3
4
陈文龙.
论唐宋时期的“赐绯紫”[J]
.北大史学,2012(1):31-56.
被引量:4
5
辛时代,郭威.
渤海国章服制度研究[J]
.北方文物,2022(2):95-10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任石.
宋代文官的冠服等級——兼談公服制度中侍從身份的凸顯[J]
.文史,2019(4):197-216.
被引量:4
2
徐成.
《唐重修內侍省碑》所見唐代宦官高品、內養制度考索[J]
.中华文史论丛,2014(4):141-170.
被引量:8
3
陈文龙.
论唐宋时期的“赐绯紫”[J]
.北大史学,2012(1):31-56.
被引量:4
4
杜文玉.
唐代宦官管理制度述论[J]
.社会科学动态,2017(3):86-93.
被引量:6
5
程婷,林衍峰.
荷包红鲤与徽州山泉流水养鱼历史探究[J]
.渔业信息与战略,2018,33(2):113-119.
被引量:1
6
冯昱渊.
关于《宋史·沈邈传》相关问题的补正——以《沈邈墓志》为中心[J]
.晋图学刊,2019,0(4):72-76.
被引量:2
7
陈瑞赞.
郭茂倩题衔与赵子游墓志——一件出土碑刻上的宋代人物信息[J]
.文献,2020(1):137-143.
被引量:2
1
张苹,马冬.
墓志所见晚唐内侍省官员与“赐紫绯”[J]
.中国历史文物,2010(6):46-51.
被引量:3
2
马冬.
两汉迄隋中原王朝对“四夷”的服饰赏赐[J]
.西北民族论丛,2008(1):181-196.
被引量:2
3
宋丙玲.
北朝时期的服饰赏赐[J]
.兰台世界(下旬),2012(12):134-135.
被引量:2
4
潘桂秀,刘茜.
嘉兴蚕桑民俗文化及其形成渊源[J]
.青年文学家,2015,0(6X):172-173.
被引量:2
5
田广贤.
趣谈西安回民居住区形成渊源[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2).
被引量:1
6
宋玉彬,曲轶莉.
渤海国的五京制度与都城[J]
.东北史地,2008,0(6):12-16.
被引量:21
7
李怡,潘忠泉.
唐代官员常服制度考[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51-55.
8
董立英.
周学熙经营管理思想形成渊源浅探[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3):95-97.
被引量:2
9
艾力江.
南疆和田维吾尔人特殊性格之初探[J]
.西北民族研究,2000(2):190-193.
10
肖新祺.
畿辅续志金石目(二)[J]
.文物春秋,1993(1):79-84.
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