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模式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3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64期46-52,共7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40371029。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王大洲,关士续.制度、技术和创新──技术创新研究迫切需要开拓的一个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18(6):24-30. 被引量:14
-
2路甬祥.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N].北京:光明日报,1998—02—06. 被引量:14
-
3(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被引量:1
-
4(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绛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被引量:1
-
5(英)Nicholas Valéry.工业创新[M].战洪起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6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被引量:1
-
7(德)奥托·卡尔特霍夫等.光与影--企业创新[M].赵楠,方小菊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8(美)james M Utterback.把握创新[M].高建,李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9常修泽 戈晓宇.企业创新论[J].经济研究,1989,(2):3-10. 被引量:3
-
10陈文化,彭福扬.关于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6):37-41.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13
-
1盛立新.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6):41-45. 被引量:3
-
2李旭东,冯志琳.唐山市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经济增长的障碍、成因及对策——基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经济从业人员影响的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2007(3):96-98. 被引量:1
-
3伍蓓,陈劲,王姗姗.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涵义界定与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0):68-74. 被引量:41
-
4武旻华,王君学.关于创新型图书馆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8(3):285-286.
-
5覃永毅.基于创新平台建设的地方高校创新能力转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7):184-186. 被引量:14
-
6王海霞,刘家顺,吕欣.创新主导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1(6):121-123. 被引量:1
-
7张喜艳,解月光,杜中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22-25. 被引量:29
-
8乐国林.实践导向管理研究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兼论由“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引发的学术争鸣[J].管理学报,2012,9(8):1147-1153. 被引量:7
-
9朱晓妹,林井萍,张金玲.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与界定[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53-157. 被引量:50
-
10张文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科技,2015,15(2):48-49.
同被引文献80
-
1肖庆文.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4,6(2):56-59. 被引量:1
-
2吴振坤.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进程[J].党政干部学刊,2002(12):6-8. 被引量:1
-
3李建奇,傅晓华.低碳经济与新型工业化探微[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3):66-68. 被引量:1
-
4叶裕民,黄壬侠.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1-10. 被引量:40
-
5任保平.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经济学家,2003(3):4-11. 被引量:57
-
6武广,牛艳莉.河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100-102. 被引量:1
-
7张平宇.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J].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被引量:13
-
8张克俊,曾科.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6):125-127. 被引量:28
-
9辜胜阻,郑凌云.新型工业化与高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J].中国软科学,2005(1):15-22. 被引量:11
-
10郭铁民.产业融合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认识[J].东南学术,2005(1):69-75.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19
-
1蔡卫民,汪晶晶,陈蓉.工业行业展览规模与行业发展水平的关联比较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2):182-186. 被引量:1
-
2孙智君,周滢.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2):107-113. 被引量:12
-
3郝华勇.基于“两个融合”的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实证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4(3):49-54.
-
4龙冬平,李同昇,于正松,孟欢欢.基于微观视角的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机理分析——以城乡统筹示范区陕西省高陵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1):115-121. 被引量:25
-
5李飒.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理论探索综述[J].中国市场,2013(44):9-10. 被引量:2
-
6黄庆华,刘晗,曹祖文,张明.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对重庆发展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24-30. 被引量:3
-
7马勤,刘青松.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株洲产业转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3):106-110. 被引量:2
-
8马远.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疆工业发展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3):297-299. 被引量:1
-
9白雪,雷磊.我国城市群“两化”融合水平时空变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7):52-57. 被引量:15
-
10杨晓龙,孙明明,王华.大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平测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0):81-84. 被引量:1
-
1王文欢.前景理论在盈余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展望[J].商情,2014(2):192-192.
-
2王颖.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J].经济纵横,2004(2):22-24. 被引量:1
-
3王颖.新型工业化模式产生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3(6):250-251.
-
4白慧仁,孙波.山西新型工业化模式下能源工业结构调整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5(11):191-192.
-
5周顺奎.新型工业化模式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分析[J].特区经济,2012(1):221-223. 被引量:2
-
6马骥.新型工业化模式经济增长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542-547. 被引量:1
-
7张静.新型工业化模式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纵横,2003(2):22-25. 被引量:19
-
8孙冠群.安徽工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0(11):216-216.
-
9杨志俊,刘树枫,赵娟.陕西省工业化进程判断及路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5,21(05S):75-76. 被引量:1
-
10韩斌.欠发达旅游城市的新型工业化研究——以丽江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5):64-67.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