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现代对历史哲学的关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今”与“中西”之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从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变易史观的出现,从“变法”与“守旧”的争论到对“孔教”的批判,直至“中体西用”理论的破产,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进展的大致轨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历史哲学随之步入近现代化的历程,“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观念开始崩溃。
作者
钟志奇
机构地区
重庆教育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9,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古今”
“中西”之争
中国
近现代
历史哲学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中华书局,1994年,第1页.
被引量:3
2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中华书局,1994年,第168页.
被引量:3
3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A]..《龚自珍全集》第5辑[C].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19页.
被引量:4
4
魏源.《筹河篇上》,《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148页.
被引量:2
5
魏源.《治篇五·默觚下》,《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54页.
被引量:1
6
魏源.《皇朝经世文编叙》,《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131页.
被引量:2
7
魏源.《筹鹾篇》[A]..《魏源集》[C].中华书局,1976年版..
被引量:3
8
梁启超.《纪世文新编序·饮冰室文集》,《梁启超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46页.
被引量:1
9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21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被引量:8
10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47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0
1
王振国.
20世纪初“新民”运动及国民思想的传播[J]
.中州学刊,2005(3):181-183.
被引量:1
2
手代木有儿,李鹏运.
晚清中西文明观的形成——以18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中心[J]
.史林,2007(4):13-23.
被引量:7
3
高晞.
“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以德贞《全体通考》为中心[J]
.历史研究,2008(6):80-104.
被引量:25
4
谢雁湖.
论我国检察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
.法学杂志,2009,30(11):107-109.
5
邓绍根.
世博会在中国的早期报道[J]
.新闻与写作,2010(5):79-81.
6
许纪霖.
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4):1-14.
被引量:21
7
刘星昊.
浅析康有为的民权思想[J]
.东岳论丛,2010,31(11):137-139.
8
曹志敏.
试论清代“束水攻沙、蓄清敌黄”的治河方略及其影响[J]
.前沿,2011(2):170-173.
被引量:3
9
曾国勇.
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探析[J]
.法学杂志,2011,32(6):107-110.
被引量:2
10
刘永丽.
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现代”[J]
.当代文坛,2011(5):45-48.
1
冯达文.
传统思维方式、思维结构的现代命运[J]
.岭南学刊,1988(2):80-84.
2
王玉华.
经学对中国近代进化历史哲学的影响[J]
.齐鲁学刊,2008(1):28-31.
被引量:1
3
刘乐一,金一兰.
中国书画的至高境界 “天人合一”(上)[J]
.前进论坛,2001(1):40-42.
4
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
.求是,2009(9):4-6.
被引量:3
5
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J]
.中国宗教,2006(5):62-62.
6
张牛,马文昊.
进化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哲学的巨大影响[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5):16-19.
被引量:1
7
刘震.
奇异的维新领袖——康有为[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9(7):56-58.
8
韩德民.
“和”:如何实现从“天下”向现代政治国家的转移?[J]
.中国文化研究,2008(3):36-38.
9
宋开芝,胡传胜.
儒学的退却[J]
.学海,1991(5):25-29.
10
谭大友.
解读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哲学[J]
.社科纵横,2005,20(5):126-127.
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