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市建设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路径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绵阳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失地农民问题以及绵阳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实践的评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措施。
作者
魏顺泽
机构地区
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73,共3页
Rural Economy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就业
可持续生计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5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5
参考文献
5
1
鲍海君 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社会保障制度,2003,(02).
被引量:1
2
高勇.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J]
.经济学家,2004(1):47-51.
被引量:153
3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4.
4
闫然.
议浅社地农民的失会保障问题[J]
.河南国土资源,2005(5):14-15.
被引量:1
5
高勇.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生活-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理论探讨[N].人民日报,2004-02-02.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195
1
刘源.
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探究[J]
.河南农业,2007(2):6-9.
被引量:1
2
龚志宏,王艳成.
关于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94-97.
被引量:3
3
赵伟,周佩璇.
留地安置模式对公平补偿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6(8):125-126.
被引量:2
4
韩笑.
二元产权制度下征地问题和制度创新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4):4-6.
被引量:5
5
时燕君.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2):199-200.
被引量:1
6
郑喜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5-27.
被引量:4
7
张晓敏,夏少辉.
关于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几点思考[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4):23-25.
被引量:4
8
吴业苗.
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应对:一个公共服务视角的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12(3):71-77.
被引量:19
9
宋金芝,金哲,高丹.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2008(10):67-67.
10
余丽,郑坚.
失地农民的生计[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2):68-70.
同被引文献
116
1
王晗,房艳刚.
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及其可持续性研究——河北围场县腰站镇的案例[J]
.经济地理,2021(3):152-160.
被引量:27
2
朱国成,陈田民.
关注失地农民利益 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对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
.国土资源通讯,2004(12):59-60.
被引量:3
3
胡初枝,黄贤金,陈志刚,钟太洋,谭丹,李珍贵.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初步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8):43-48.
被引量:20
4
张宏东.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征收补偿分配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J]
.农业考古,2009(3):274-276.
被引量:2
5
王晟.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3):57-62.
被引量:22
6
陈树文,于慕尧.
我国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52-57.
被引量:15
7
李斌,李小云,左停.
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
.农业技术经济,2004(4):10-16.
被引量:126
8
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 妥善解决农民长远生计——浙江采取十种形式安置失地农民[J]
.浙江国土资源,2004(8):6-9.
被引量:4
9
阎建忠,张镱锂,摆万奇,朱会义,包维楷,刘燕华.
大渡河上游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3):83-89.
被引量:41
10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祝东力.
让生计可持续[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7(4):123-129.
被引量:120
引证文献
7
1
李天阁,高鹏,张亚冉,王涛.
西南丘陵区农民生计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52-1055.
被引量:8
2
丁海波.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问题解决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业考古,2011(3):98-100.
3
黄建伟.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J]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89-95.
被引量:31
4
李翠珍,徐建春,孔祥斌.
大都市郊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12,31(6):1039-1049.
被引量:60
5
刘毅,卢小君,田小芳.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基于山西忻州市刘家塔镇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经济,2015(4):110-115.
被引量:3
6
陆五一,李祎雯,倪佳伟.
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J]
.中国集体经济,2011,0(1X):83-84.
被引量:15
7
陆欣园,黄安胜.
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2022(6):54-62.
二级引证文献
115
1
蒋辉,蒋舒娜,周忠丽.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农户生计响应研究[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48-54.
被引量:1
2
王晗,房艳刚.
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及其可持续性研究——河北围场县腰站镇的案例[J]
.经济地理,2021(3):152-160.
被引量:27
3
杨培峰,龙香.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特征与规划对策[J]
.规划师,2020,36(2):34-40.
被引量:7
4
王秀圆,阎建忠.
山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J]
.地理研究,2015,34(5):895-908.
被引量:31
5
张大维.
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6-23.
被引量:83
6
魏乐平.
云南藏区乡村多元生计变迁的经济人类学分析——以云南德钦县茨中村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2(4):32-35.
被引量:6
7
戴晴,陈美景,冯广京.
2011年国内土地科学重点研究评述及2012年展望[J]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2):88-96.
被引量:1
8
杨小柳.
外出务工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广西凌云县背陇瑶为个案[J]
.贵州社会科学,2012(5):113-119.
被引量:4
9
张华山,周现富.
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以阿坝州典型水电工程为例[J]
.水利经济,2012,30(4):68-71.
被引量:20
10
马莉莎,苏飞,潘云新.
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27-128.
被引量:2
1
许锋.
新时期特区农垦改革的重要课题[J]
.中国农垦经济,1993(4):21-23.
2
郭德.
德国的农村为什么这么美[J]
.今日国土,2016,0(5):39-40.
3
包福元.
西宁:农民增收需实现“四个转移”[J]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4-24.
4
陆杰华,杜鹏,杨文庄.
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的调查与思考——以百万人口大县为例[J]
.人口研究,2007,31(5):92-96.
被引量:4
5
徐春良.
工业主管局撤消后企业统计管理问题实践谈[J]
.辽宁经济统计,2002(2):38-39.
6
普湾新区:打造拥有百万人口的新市区[J]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12(11):26-26.
7
李士辉.
多层联营 扩大规模 提高效益[J]
.农业技术经济,1985(1):28-32.
8
徐晓东,苏宇恒,郭大伟.
金色的跨越——榆树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J]
.农村科学实验,2007(2):4-5.
9
积极转变观念优先发展工业——关于泸县体制创新、工业强县情况的调查[J]
.四川改革,2002(12):14-17.
10
宋俐屏.
丘区农业大县特色产业研究[J]
.四川省情,2007(5):56-57.
农村经济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