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5-15,共1页
China Finance
同被引文献16
-
1强欣荣.如何实现长三角金融业务跨区域合作[J].现代金融,2004(7):27-28. 被引量:2
-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长三角"金融合作研究[J].上海金融,2005(3):8-10. 被引量:12
-
3施书芳.用科学发展观关注长三角金融合作与互动[J].中国发展,2005,5(2):24-29. 被引量:2
-
4张宗新.长三角经济成长中的资本市场功效及其完善[J].社会科学,2006(1):23-33. 被引量:7
-
5孙泽蕤,张益新.长三角地区贷款评级合作的发展前景探讨[J].上海投资,2006(2):50-55. 被引量:1
-
6杨华辉.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的合作与共赢[J].浙江金融,2006(2):21-22. 被引量:2
-
7立足优势互补 加快东向融入——“大长三角”城市行合力构建金融联动区发展策略探究[J].安徽农村金融,2006(5):65-67. 被引量:1
-
8高小琼.在金融资本流动与融合中加快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J].中国金融,2006(16):16-16. 被引量:6
-
9李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J].社会科学,2006(8):48-51. 被引量:18
-
10王伟藩.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优势与前景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34-3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4
-
1李爱喜,杜鸯鸯,陈彦青,李甜甜.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合作问题研究[J].征信,2010,28(1):81-83.
-
2陈建军,陈国亮,崔春梅,葛宝琴.“十二五”期间浙江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研究[J].江淮论坛,2010(2):21-26. 被引量:3
-
3戴小平,鹿长余.长三角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5):45-52. 被引量:4
-
4吴治民,宋星星.安徽融入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66-69.
-
1奥斯曼.曼登,禾力.金砖开发银行该扮演什么角色?[J].博鳌观察,2013(3):56-57. 被引量:2
-
2季华.规避监管、资产注入与绩效[J].会计论坛,2010,9(2):103-114.
-
3梁明秋.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Business[J].科技信息,2007(36):245-245.
-
4彭蕴亮.仓位爆出新高 增持空间缩小——基金超比例持仓分析[J].证券导刊,2006,0(15):41-42.
-
5刘文军.东盟全面调整引资政策[J].中国经济信息,1995,0(22):42-43.
-
6刘天祥.市场预期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06X):122-123.
-
7刘霞辉.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J].世界经济,2004,27(1):37-43. 被引量:12
-
8曲万友.浅谈西方合作金融制度及其借鉴[J].金融学刊,1997(6):56-58.
-
9张喜玲.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实现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我国与中亚人民币区域性合作[J].现代营销(下),2015(6):16-17.
-
10春晓.亚洲金融:寻找区域性合作新空间[J].银行家,2003(6):108-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