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曼诺林在《老人与海》悲剧氛围营造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虽然曼诺林只是在《老人与海》的开头和结尾处出现,但他帮助营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又以主观、客观两种形式与桑地亚歌构成了对比,加深了读者对老人的同情和怜悯,由此可见,曼诺林这个角色在小说悲剧氛围的营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
周玉萍
吕卉
机构地区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7-38,共2页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桑地亚歌
曼诺林
悲剧性
孤独感
分类号
I3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刘久明.
论海明威小说的悲剧意识[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0(1):57-62.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程慧.
探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特色[J]
.芒种,2012(6):147-148.
被引量:2
2
马梅.
迷失在《太阳照样升起》里的“硬汉”——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太阳照样升起》[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142-144.
被引量:4
3
周彩红.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创作思想[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8):78-79.
被引量:2
4
王玲霞,宋德发.
离去与归来——《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身份认同焦虑及其文化隐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1):89-96.
5
焦晓婷.
“迷惘的一代”中清醒的探索者——海明威小说之悲剧精神阐释[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3-66.
被引量:1
6
陶新慧,吕杰.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观[J]
.作家,2013,0(07X):42-4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白劲鹏.
试论小孩曼诺林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J]
.外语学刊,1992(6):46-51.
被引量:5
2
戴桂玉.
无意识欲望;梦;幻想;隐喻;转喻滑变;能指;所指[J]
.外语教学,2005,26(1):71-73.
被引量:10
3
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上海:三联书店,1985.
被引量:2
4
吴然.海明威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5
高红琴.
《老人与海》之梦的解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65-67.
被引量:2
6
徐晶.
浅析《老人与海》中“孩子”的作用[J]
.九江学院学报,2009,28(1):96-98.
被引量:3
7
邱世凤,杨儒平.
爱与忠诚的象征——浅析小男孩曼诺林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2):42-44.
被引量:1
8
朱莉.
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J]
.国外文学,2003(3):63-67.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李菁菁.
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1):71-74.
被引量:5
2
李红霞.
浅析《老人与海》中小男孩的象征意义[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8):48-50.
3
王晴.
论《老人与海》翻译中人物形象的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3X):85-8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陈东梅.
死亡的升华——再读《老人与海》[J]
.电影文学,2009(17):95-97.
被引量:3
2
董星华.
戴着死亡枷锁的舞者——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的分析[J]
.山花(下半月),2011(1):146-148.
被引量:1
3
江晓悦.
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情结[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211-212.
4
江晓悦.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情结[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5):154-155.
被引量:2
5
马磊.
通过死亡的多面性认知世界──海明威短篇小说《印第安营地》浅析[J]
.科技经济导刊,2017(9).
被引量:1
1
祝懿婷,杨颖.
茵尼斯弗利岛:浪漫诗境折射理想国度[J]
.学园,2014(5):16-16.
2
读纯美绘本 享诗意生活[J]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版),2013(7):75-75.
3
李连补.
阴冷气息的充盈——小议《妻妾成群》的氛围营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138-139.
被引量:1
4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族长的秋天》:文字交响乐的盛宴[J]
.满分阅读(高中版),2014(10):63-65.
5
杨杰蛟.
过往时空与氛围营造——陈染与普鲁斯特创作比较[J]
.职大学报,2016(4):12-16.
6
张翠娟.
最美的镜头 应多角度抓拍——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J]
.现代语文(高中版),2002(9):15-15.
7
宋慧平.
论汪曾祺小说的美学特征[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4):113-114.
8
方东.
巧合[J]
.中外文摘,2012(16):71-71.
9
罗燕,黄冰.
象征性与印象性的完美结合——试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氛围营造[J]
.成才之路,2010(33):79-80.
10
郭向宁,楚冬玲,张晋维.
昆曲“游园惊梦”在白先勇同名小说中象征意象研究[J]
.参花(下),2014(5):127-127.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