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90-92,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39
-
1吴海军.内蒙古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4):28-30. 被引量:6
-
2俞国梅.GDP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49-51. 被引量:5
-
3郭为.经济增长的投资效应与影响路径:一个脉冲响应的函数分析[J].财贸研究,2004,15(5):1-7. 被引量:6
-
4韩凤朝,邓贵真,郭秀堂,李桂荣,郭士英,冯建凯.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41-47. 被引量:27
-
5姜巍,刘石成.奥肯模型与中国实证(1978-2004)[J].统计与决策,2005,21(12X):7-9. 被引量:30
-
6夏静,刘建国.何以我国经济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奥肯定律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36-40. 被引量:9
-
7周建,汪伟.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自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32(2):78-89. 被引量:19
-
8蒲艳萍.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J].人口与经济,2006(1):55-59. 被引量:21
-
9赵秋成.从产业和行业层面解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J].社会科学辑刊,2006(3):124-126. 被引量:13
-
10李相合,范彦君.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59-6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
-
1张惠,杨爱年.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33-36. 被引量:9
-
2胡拥军.重庆地区三次产业的投资、就业与产出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21-26.
-
3王会强,姚爱科,郝琳琳.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2):53-56. 被引量:7
-
4胡舜,邓勇.湖南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99-101. 被引量:3
-
5刘玉成,童光荣.经济增长、人口、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及地区比较[J].经济经纬,2013,30(2):23-2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4
-
1杨龙见,岳童,王佳文,邵磊.房产税、资源配置与城市生产效率[J].财经研究,2021,47(10):50-64. 被引量:10
-
2余佳,肖牧山.我国经济增长与内需关系的实证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09,20(6):12-14.
-
3陈文佳,胡亮.基于协整理论的浙江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0(9):6-7.
-
4陈光,刘颖,李仕明,杨建国.高等教育贡献率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12-16. 被引量:16
-
5李焕芝,黄明凤.新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1(8):65-69. 被引量:4
-
6王海侠.经济增长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25-26. 被引量:5
-
7王伟.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4-47. 被引量:4
-
8樊祜广,蒋惠园,田小勇,沈航.港口物流与核心腹地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36(3):537-540. 被引量:19
-
9杨学刚,王圣元,陆康,胡军.江苏省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关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11):8-10.
-
10李静.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91-95. 被引量:3
-
1张连城.经济增长、市场失灵与政府作为——SARS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市场,2003(9):74-75.
-
2张雪梅,郑耀敏.私募股权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3):59-61. 被引量:1
-
3刘世荣.“假定”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2):18-19.
-
4蒋南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价格体制的历史发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5-7.
-
5年福林.浅谈美国“硅谷”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3):7-9.
-
6封明,戴发文.江西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企业经济,2002,21(12):204-205. 被引量:2
-
7朱云平.转型经济期我国市场失灵的特性及相应的宏观调控[J].商场现代化,2006(10X):306-306. 被引量:2
-
8李达昌,程铁军.如何理解国际贸易中的剥削——与袁文祺同志商榷[J].世界经济,1982,5(4):16-18. 被引量:1
-
9张艳.试论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财经政法资讯,2001,17(4):15-18.
-
10张远.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J].现代商业,2012(25):8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