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62-63,共2页
同被引文献144
-
1任佳.欧盟区域政策及其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经济评论,2004(5):117-122. 被引量:6
-
2郭会文.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J].法学,2004(11):57-61. 被引量:26
-
3张平宇.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J].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被引量:13
-
4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5(2):3-10. 被引量:60
-
5谢燮,杨开忠.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3):60-64. 被引量:10
-
6杨逢珉.“洛美协定”下欧盟与非加太地区国家合作存在的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05(5):83-87. 被引量:3
-
7王雅梅,谭晓钟.论欧盟区域政策对欧洲一体化的特殊作用[J].德国研究,2005,20(2):25-29. 被引量:10
-
8刘健.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06(1):114-118. 被引量:7
-
9廖信林.欧盟结构基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2-24. 被引量:5
-
10张可云.区域政策项目评价的基本问题与分析框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2):14-19.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0
-
1何志鹏.欧洲联盟体制内的发展权[J].当代法学,2007,21(1):91-98. 被引量:4
-
2任保平,马晓强.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政策及其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1-6. 被引量:6
-
3卢晨阳.欧盟地区政策的发展及评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2):103-106. 被引量:2
-
4张晓旭.欧盟的积极区域政策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生产力研究,2010(1):46-47. 被引量:5
-
5郑东坡.欧盟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1):111-112.
-
6张宜红,杨锦琦.国内外区域发展与合作机制的经验与借鉴[J].科技广场,2012(9):200-204. 被引量:1
-
7张鹏.论地方部门作为对外关系“有限参与行为体”[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8):139-155. 被引量:8
-
8寇大伟.我国区域协调机制探析——基于府际关系的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41-47. 被引量:1
-
9王洛忠,闫倩倩,陈宇.国内区域政策研究热点与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东岳论丛,2018,39(8):100-108. 被引量:4
-
10陶希东.欧盟跨国治理经验及对中国大都市圈治理的启示[J].创新,2021,15(1):47-55.
二级引证文献30
-
1贾平.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08,26(10):112-116. 被引量:17
-
2喻锋.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缘起与演进[J].珠江经济,2008(10):50-57.
-
3李道刚.欧盟区域政策的法律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5):75-80. 被引量:4
-
4向彩芬.欧盟一体化中垂直产业政策对珠江三角地区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19):84-85.
-
5黄利春.欧盟一体化对珠三角一体化的启示[J].广东经济,2010(7):34-39. 被引量:4
-
6朱贵昌.试析欧盟地区政策的伙伴关系原则[J].国际论坛,2011,13(5):13-18. 被引量:1
-
7杨星灿,陈广益.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区域法制配套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63-68. 被引量:2
-
8张宜红,杨锦琦.国内外区域发展与合作机制的经验与借鉴[J].科技广场,2012(9):200-204. 被引量:1
-
9冯建勇.边疆的“地方”格局与“世界”意义--四十年来中国边疆对外开放的理路与目标[J].学术月刊,2018,50(12):166-175. 被引量:9
-
10寇大伟.我国区域协调机制探析——基于府际关系的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41-47. 被引量:1
-
1宫义飞,彭欢,皮天雷.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2(3):93-98. 被引量:7
-
2徐迅.中国面临很多问题,但仍然让人兴奋 珀尔·斯泰格:中国开放的信心超过美国——全球经济的最大挑战是为世界贫穷地区提供更多的机会[J].新财富,2002(12):14-15.
-
3陈恩达.西部大开发 十年大变化[J].当代贵州,2010(1). 被引量:1
-
4李静.在协调发展中补齐“短板”[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5,0(12):26-27.
-
5帕撒·达斯古帕塔.中国和其他贫穷地区的财富创造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第三产业,2004(4):33-36.
-
6晓炜.省委『十五』《建议》热词解答[J].当代陕西,2001(1):7-8.
-
7郑金条.我国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五种模式[J].轻工集体经济,1987(4):30-30.
-
8董显苹,王群,韩文,王勇,杨英,张继平,李姗姗.红土变迁记[J].中国经济周刊,2011(26):38-45.
-
9洪玉良.黄山移动大声向贫困山区说话[J].徽州社会科学,2005(6):18-20.
-
10武锦平.贫困乡村下栅乡科学发展后来居上的实践[J].老区建设,2010(9):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