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汽车工业研究》
2006年第8期12-17,共6页
Auto Industry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0
-
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1):71-74. 被引量:2
-
2隆国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本外逃[J].经济研究参考,1997(91):47-49. 被引量:1
-
3金履忠.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走自主开发的正确道路——“奇瑞”的成就及其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4(9):10-12. 被引量:8
-
4陈建国,张宇贤.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24(12):26-30. 被引量:15
-
5王宇宁,柳芳.我国轿车整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建立及策略选择[J].上海汽车,2005(3):12-15. 被引量:1
-
6肖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5):63-64. 被引量:5
-
7张军.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J].世界经济文汇,2005(4):101-105. 被引量:249
-
8熊永芳,朱艳.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策略[J].经济论坛,2006(2):57-59. 被引量:1
-
9里风.李书福该走的路我清楚[J].经济视角,2006,25(5):24-28. 被引量:1
-
10辛华.用创新精神打造中国汽车品牌[J].中小企业科技,2006(7):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8
-
1陈玮,陈博.发展型政府的多样性:政企关系与产业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1):137-148. 被引量:1
-
2叶志鹏,李朔严.遇见创新:比较视野下的东亚发展型国家模式转型[J].比较政治学研究,2022(1):175-193. 被引量:1
-
3盛美娟,刘瑞.范式之争:中美宏观调控比较研究--以金融危机的应对为例[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2(1):143-159. 被引量:8
-
4冯倩倩,杨森.供给启动视角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43-144. 被引量:2
-
5白让让.“赶超共识”模式中的事实选择和博弈分析——与瞿宛文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10,9(1):749-760. 被引量:2
-
6瞿宛文.多层次架构的中国产业政策模式——对白让让教授评论之回应[J].经济学(季刊),2010,9(1):761-770. 被引量:2
-
7潘峰华,王缉慈.从“被动嵌入”到供应链园区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新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0(3):95-102. 被引量:10
-
8潘峰华,王缉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手机制造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0,30(4):608-613. 被引量:12
-
9尹栾玉.政府规制与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J].江海学刊,2010(4):88-93. 被引量:5
-
10陈玲,林泽梁,薛澜.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动机与策略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0(9):50-56. 被引量:66
-
1孙世孝.关注国际国内煤价态势[J].中国氯碱,2005(5):26-26.
-
2广州3年增投6亿元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机电工程技术,2008,37(1):12-12.
-
3李乔.“六大措施”向内挖潜 新洋丰两月降本增效近两千万[J].中国农资,2015,0(49):18-18.
-
4邵青.从农业三项补贴 看化肥政策变革[J].新农村(黑龙江),2016,0(5):20-20.
-
5政策强影响下的汽车业[J].IT经理世界,2004(1):59-59.
-
6本刊.北方稀土集团即将挂牌面市[J].稀土信息,2014,20(12):8-8.
-
7刘琦琳.IT区域拓展的三种途径[J].互联网周刊,2009(20):25-25.
-
8龚国平.国防科技工业参与中部崛起研究[J].价格月刊,2007(4):35-37. 被引量:1
-
9李东宏.中国传感器市场应用潜力巨大[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9):9-10. 被引量:4
-
10民企为何纷纷退出汽车产业[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7):150-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