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观照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境域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常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思维与存在能够发生关系,成为矛盾,却在于作为其潜在前提的某种思想境域。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史中的连续演绎也是思想境域的不断转换。
作者
张鹏翔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6-28,51,共4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思存关系问题
思想境域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1.
2
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06.
被引量:165
3
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被引量:33
4
马克思著,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9.
5
张一兵.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批判理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定位[J]
.哲学研究,1999(10):15-23.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03
1
胡幸福.
转型时期市民旅游消费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84-88.
被引量:1
2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79-82.
3
于桂凤,郭明记.
哲学活动: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J]
.长白学刊,2002(1):39-43.
4
刘怀光.
建立感性活动史的哲学努力——从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改造看马克思的哲学思考[J]
.理论探讨,2001(6):28-30.
被引量:1
5
盛国荣,陈凡,韩英莉.
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累积效应[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5-18.
被引量:5
6
王者琦,陈利.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3(1):52-54.
7
吴宁.
知情权及其性质探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33-36.
被引量:19
8
许苏民.
"一位擎着火炬的侍女"——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中的三大问题与九大关系[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2):111-118.
被引量:6
9
李庆霞,姜立红.
“五个一”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5):134-135.
被引量:2
10
张意忠.
社会批判——大学教授的使命[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3):27-3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批判[M]//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1
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手稿片段[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1
3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4
4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1995.224.
被引量:30
5
马克思 恩格斯.神圣家族[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被引量:27
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
1
顾伟伟.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启蒙——论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4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高惠芳.
市民社会中“经济事实”的还原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经验性方法的考察[J]
.湖北社会科学,2016(5):12-18.
1
李晓恒.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存关系问题的实践论超越[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9):15-15.
2
张国杰.
海德格尔与道家的自由观分疏[J]
.华夏文化论坛,2013(1):319-326.
3
罗骞.
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可能性思想[J]
.哲学研究,2010(6):21-26.
被引量:7
4
余乃忠,董立清.
悟语极照 顿成正觉——中国佛学的思想境域与后现代境遇[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5):30-34.
5
张未知.
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3-26.
被引量:2
6
帅巍.
想象力与超越——从想象力看康德与海德格尔的超越概念[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505-513.
被引量:1
7
孙强.
马克思历史发展观是生产关系决定论[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9):28-30.
被引量:2
8
罗骞.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为何是历史的且辩证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53(1):15-20.
被引量:1
9
卜祥记.
呈现形而上学的根基——马克思对施蒂纳批判的批判[J]
.江淮论坛,2004(2):29-39.
10
沈亚生.
人学本体论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4):18-2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