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书隐语刍议
被引量:
4
On the Insinuating Language in Taoist Work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隐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隐语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道教经典中的隐语生成的原因、隐语的表达功能、存在状况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作者
冯利华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74,共11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关键词
道教文献
隐语
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3
1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3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页.
被引量:2
2
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49页.
被引量:5
3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1982:131.
4
陈原著..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382.
5
曲彦斌著..中国民间隐语行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144.
6
曹聪孙.《汉语隐语略说——一种语言变异现象的分析》[J].中国语文,1992,(1).
被引量:1
7
曲彦斌主编..中国民俗语言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240.
8
郝志伦著..汉语隐语论纲[M].成都:巴蜀书社,2001:430.
9
石林.《论隐语》.《语言研究论丛》,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1
10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67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葛兆光.当代日本的中国道教研究[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02).
被引量:1
2
葛兆光.
文献、理论及研究者─—关于中国宗教史研究[J]
.中国史研究,1995(2):23-3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0
1
胡长海.
沉潜交融出新知,道教文学两相宜——评蒋振华《中古道教文学思想史》[J]
.老子学刊,2023(2):239-243.
2
高航.
“真积力久、诠叙有方”——读付海晏教授《北京白云观与近代中国社会》[J]
.近代史学刊,2020(1):272-279.
3
王启涛.
王褒《僮约》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74-83.
被引量:3
4
辛刚国.
论六朝贵游风气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04(12):97-99.
5
孙亦平.
汉唐《道德经》注疏与老学思想的发展——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为中心[J]
.中国哲学史,2002(4):57-64.
被引量:3
6
廖名春.
“六经”次序探源[J]
.历史研究,2002(2):32-41.
被引量:18
7
李福标.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J]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9-54.
8
叶贵良.
唐代敦煌道教兴盛原因初探[J]
.新疆社会科学,2005(2):62-66.
被引量:4
9
李洲良.
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
.文学评论,2006(1):91-98.
被引量:53
10
刘传鸿.
读《敦煌变文校注》札记三则[J]
.中国语文,2006(2):175-1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黄星.
隐语研究的认知语用学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2):8-10.
被引量:3
2
李娟.
试析李商隐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成因[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0-53.
被引量:7
3
韩大强.
试论道教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159-161.
被引量:2
4
黄星.
汉语隐语生成的拈连机制[J]
.外语研究,2009,26(3):8-13.
被引量:5
5
郝志伦.
论隐语行话的社会群体性与民族性[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43-47.
被引量:6
6
董丽娟.
隐语行话的“破解”——略论隐语行话的通用化传承[J]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49-52.
被引量:3
7
侯刚本.
京剧戏谚行话如何成为当代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J]
.文化学刊,2014(3):46-66.
被引量:3
8
田海龙.
符号意义的赋予与解读——社会符号学视角[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2(6):1-7.
被引量:25
9
赵呈晨.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研究[J]
.东南传播,2020(1):16-19.
被引量:30
10
马志飞.
传统戏曲行话的外衍效应研究[J]
.戏剧文学,2020(9):112-1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刘琪,刘祖国.
道经注释语言研究——以《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为中心[J]
.郑州师范教育,2020(2):66-70.
2
易思平.
道教语言视角下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解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1):9-11.
3
马志飞.
传统戏曲行话的外衍效应研究[J]
.戏剧文学,2020(9):112-118.
被引量:1
4
范婷玉.
“互联网+”背景下涉毒隐语侦查方法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12):146-14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范婷玉.
“互联网+”背景下涉毒隐语侦查方法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12):146-149.
1
刘直.
丹学隐语——“琴”之溯源[J]
.上海道教,2001(1):22-23.
2
李东瑶.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和权力[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5):246-246.
3
黄慧红.
被风吹过的秋天[J]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1(4):41-41.
4
古丽夏提.阿不都克里木.
地名是社会历史和语言的记录[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201-201.
5
谶纬术 诡秘的占梦、流言与隐语[J]
.章回小说(中下),2010(1):58-62.
6
宋建林.
孔子与《周易》[J]
.晋东南师专学报,1995(2):37-40.
7
张沉香.
跨文化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
.求索,2011(3):101-103.
被引量:9
8
弗朗克.阿瓦莱-佩列雷,乔亚.
从纯洁性的欲望到统一性的要求:面临跨学科研究考验的人类学诸学科[J]
.第欧根尼,1993(1):62-101.
被引量:3
9
刘爱英.
隐语的认知阐释[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68-70.
10
洪汉鼎.
隐语与语言困境[J]
.北京社会科学,1996(4):15-17.
中国文化研究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