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英植物文化社会差异探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民族植物文化和英语民族植物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了解汉英两个民族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作者
徐郑慧
机构地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植物文化
比喻意义
象征意义
性别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1
崔爱勇.
英汉语言中的植物文化特点[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2-73.
被引量:4
2
陈蕊娜.
汉英植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4-77.
被引量:13
3
顾雪梁.
花语浅涉[J]
.现代外语,1994,17(3):61-64.
被引量:15
4
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50.
5
常敬宇著..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顾雪梁.
花语浅涉[J]
.现代外语,1994,17(3):61-64.
被引量:15
2
王瑛珞.花香@酒醇@诗意浓-花文化二探[J].唐都学刊,1997,(1).
被引量:2
3
张安德.英汉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浅析[J].外语与翻译,1999,(1).
被引量:1
4
[4]古诗鉴赏词典[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5
[5]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被引量:2
6
[6]世界文化象征词典.湖南文艺出版社[M].1994.
被引量:1
7
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9
1
张艺芬.
汉英植物象征文化的思维方式对比[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9):100-102.
被引量:2
2
唐美华.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J]
.文教资料,2007(3):169-171.
被引量:6
3
崔爱勇.
英汉语言中的植物文化特点[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2-73.
被引量:4
4
毕秀英.
论汉英花木文化的社会差异[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87-88.
被引量:2
5
王彩琴.
中英植物及其文化内涵[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156-157.
被引量:7
6
刘俊.
汉英花卉植物词的文化诠释[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3):104-106.
被引量:2
7
黄苹.
汉英动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20-121.
被引量:2
8
朱娥.
跨文化差异与植物词语的翻译[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42-45.
9
张燕琴.
汉英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浅析[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7):63-65.
被引量:8
10
黄乐丹.
从概念隐喻看英汉文化[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73-7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
1
张启文.
英、汉植物名词民俗语义对比初探[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6):66-68.
被引量:2
2
陶远瑞.
以竹为北京街道主题植物的尝试——以怀柔青春路改造为例[J]
.竹子研究汇刊,2009,28(3):57-62.
被引量:3
3
廖光蓉.
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5-9.
被引量:32
4
雷卿.
从语用学角度看语境对意义的作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04-107.
被引量:9
5
章士巍.
欢乐的奇妙之旅——香港迪士尼乐园景观设计赏析[J]
.园林,2006(4):20-21.
被引量:2
6
高永安.
一种“音义合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86-90.
被引量:1
7
刘景霞.
英语名词性照应及其在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91-94.
被引量:3
8
[1]Valdes Joyce Merrill.Culture Bound[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rld Publishing Corp.1991.
被引量:1
9
[2]Whorf Benjamin Lee.The Relation of Habitual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9.
被引量:1
10
[9]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英语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曾琪,雷卿.
中英植物词汇与文化浅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1):102-104.
被引量:4
2
胡晓梅,黄成林,张云彬.
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8(4):8-11.
被引量:18
3
黎荣华,陈珩.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意义获得途径的共性分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6):83-84.
4
吴泽铿,胡牮.
论校园主题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爱心乐园”为例[J]
.绿色科技,2017,19(11):14-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何晴.
中英文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1):48-51.
2
黎荣华,陈珩.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意义获得途径的共性分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6):83-84.
3
陈辉,刘煜.
观赏植物与文化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73-7774.
被引量:3
4
苏凤杰.
论农业英语词汇的记忆[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7):72-74.
被引量:1
5
郭卓荦.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植物文化及其应用[J]
.现代园艺,2013,36(23):88-90.
被引量:3
6
尤莺燕,毕幼春.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J]
.现代园艺,2013,36(24):112-112.
被引量:1
7
张锐.
针对植物景观文化的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4,5(3):43-43.
8
梁亦涵,姜卫兵,魏家星.
论橄榄的园林特性及开发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202-205.
9
陈祺,刘正文,张立昌.
中学环境文化植物造景研究——以宁强县天津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划为例[J]
.绿色科技,2015,17(5):105-108.
10
敬婧,陈波,来伊楠,王菲,蒋静静,李娜,卢山.
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853-1858.
被引量:2
1
赵新.
汉英植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4):128-132.
被引量:9
2
陈蕊娜.
汉英植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4-77.
被引量:13
3
黄苹.
汉英动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20-121.
被引量:2
4
黎伯钢.
浅谈中国植物文化[J]
.现代农业科学,2009(7):100-101.
5
余德生.
浅谈中国传统植物文化[J]
.西部皮革,2016,38(20):195-195.
6
张才宏,许贵蓉.
浅谈英语民族姓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J]
.科教文汇,2007(12S):158-159.
7
小贴士[J]
.当代电视,2009(6):74-74.
8
力行.
水与火[J]
.芙蓉,2014(6):122-123.
9
伍铁平.
再谈2l世纪西方文化是否将让位于东方文化——与季羡林等先生再商几个问题[J]
.北方论丛,1994(5):60-66.
被引量:1
10
王朝容.
论东西方人思维特点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海外英语,2012(4X):208-209.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