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经方君臣佐使初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 君臣佐使的由来与含义 君臣佐使的概念最早由《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属于医经的《内经》对君臣佐使已有如此详细的描述,被定为经方的《汤液经法》我们看不到,而作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却未见这方面的论述。
作者
张建敏
黄克希
机构地区
德化县医院
德化县卫生防疫站
出处
《福建中医药》
2006年第3期52-53,55,共3页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君臣佐使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2
1
李梢,王永炎.
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1-5.
被引量:23
2
冯泳,杨卫平.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J]
.中医杂志,2006,47(1):61-62.
被引量:12
3
江勋源.
治病治人,君臣佐使——论中西医治疗原则的殊途同归[J]
.新医学,2006,37(8):550-551.
被引量:2
4
王永炎.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1):70-73.
被引量:23
5
王永炎,张启明.
中医研究应进行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7):437-439.
被引量:22
6
方向明,周美启.
“君臣佐使”的再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58-259.
被引量:23
7
时丹丹,周永学.
《内经》中方剂的组方理论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08,28(9):683-683.
被引量:4
8
袁冰,石东平.
七方十剂理论在宋代的发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558-561.
被引量:3
9
谢恬,花宝金,孙敏,秦叔逵.
榄香烯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2):1318-1320.
被引量:17
10
王淑玲,孙秀梅,张兆旺,谢恬.
半夏白术天麻汤4种方法提取液指纹图谱比较[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2):127-13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王淑玲,谢恬,孙敏,曾昭武,王安明,展晓日.
分子配伍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5):222-224.
被引量:7
2
胡俊媛,段练,廖江铨,高嘉良,王阶.
伤寒方剂探微——七方理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9):713-7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淑玲,谢恬,李铖璐,曾昭武,孙云廷,王秋岩,王安明,殷晓浦.
分子配伍理论科学内涵及在现代中药研发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8-341.
被引量:7
2
董芊芊,王四旺.
分子中药学和分子配伍理论[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6):124-124.
被引量:2
3
王呈祥,高彦宇,潘军英,付新,胡妮娜,李冀.
“配伍”古今浅谈[J]
.中医药信息,2017,34(3):113-116.
被引量:2
4
吴笛,云雪林,李可.
方剂配伍新模式浅议[J]
.中国药业,2017,26(19):90-92.
被引量:5
5
刘庚鑫,张沁园.
从“奇之不去则偶之”探讨经方组方思路[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5):599-603.
6
赵倩,黄维,彭成,韩波.
中药多维配伍探索及创新药物发现[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6):3298-3302.
被引量:5
7
刘鸿达,孙晖,闫广利,孔玲,韩莹,王喜军.
中医理论视域下创新中药发现策略和实践[J]
.中国科学基金,2024,38(3):483-491.
被引量:1
8
杨正富,段凌志,王燕,张爱华,胡金,张俊图,景海卿,左成扩,付义,魏丹霞.
纳米中药对支气管哮喘的调控作用[J]
.生命的化学,2024,44(11):2108-2118.
1
高飞,李楠.
浅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医经、经方融合之贡献[J]
.北京中医药,2014,33(4):277-279.
2
程保智.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药征初探[J]
.四川中医,2012,30(10):24-26.
3
高振华.
略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学术价值[J]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3):12-14.
被引量:1
4
许继宗,石玉君,乔宪春,李月明.
依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探讨经方组方规律在针灸学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675-2677.
被引量:8
5
高振华.
试探《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制方用药特色[J]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5):23-24.
6
袁冰,石东平.
理中丸君药考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1):9-10.
被引量:3
7
丛春雨.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急方析义[J]
.中医文献杂志,2000,18(4):1-2.
被引量:3
8
车伯琛,郭伟星.
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调中补心汤探讨心系疾病治疗方法[J]
.环球中医药,2012,5(7):523-525.
被引量:4
9
丛春雨.
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诸劳损病方的现实意义[J]
.中医文献杂志,2003,21(4):1-2.
10
张永文,郭郡浩,蔡辉.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探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3-5.
被引量:11
福建中医药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