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分析了影响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的诸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拍摄系统稳定性、调整光路、再现观察等提高全息照相成功率及全息图质量的具体做法。
作者
张潞英
谢嘉宁
伍贤栋
赵慧民
机构地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光电子与物理学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5期189-192,共4页
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关键词
激光全息照相
干涉
全息图
光程
分类号
TB877 [一般工业技术—摄影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2
1
陈国杰,谢嘉宁主编..物理实验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0.
2
高光金.
对提高激光全息照片质量的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03,3(4):35-36.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
1
李爱云,朱筱玮,周雪锋.
全息平台稳定性的检测[J]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25(6):572-574.
被引量:1
2
代伟.
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35-38.
被引量:19
3
员青泽.
提高全息照相实验成功率的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2):166-168.
被引量:4
4
高亚妮,刘雪梅,池水莲.
全息照相的教学探讨[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59-61.
被引量:1
5
高永伟,俞艳蓉.
全息摄影技术的实验研究[J]
.宁夏工程技术,2011,10(4):293-296.
被引量:1
6
房若宇.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技术的改进[J]
.大学物理实验,2013,26(5):57-59.
被引量:13
7
朱冰,杨婷,杨发文,何游龙.
均匀设计法优化漫反射全息摄影技术条件的实验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6):67-72.
8
曹晏祯.
激光全息数字图像补偿资源云存储平台设计[J]
.激光杂志,2017,38(7):102-105.
被引量:1
9
徐一琛,朱竞堃,王慕冰,王菁,陈彦.
反射式全息照相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J]
.物理与工程,2016,26(S1):35-39.
被引量:2
10
郭鹏,曾灏宪,张莹.
对如何拍出优质激光全息照片的探讨[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47-4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7
1
董世运,徐滨士,董丽虹,王丹.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用于再制造毛坯寿命预测的试验研究[J]
.中国表面工程,2006,19(z1):71-75.
被引量:21
2
刘正义,李海光.
声发射技术监测疲劳损伤探讨[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41(z1):32-35.
被引量:1
3
李光海,刘正义.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金属高频疲劳监测[J]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3):1205-1209.
被引量:33
4
李建兵,周定国,王杏根.
da/dN的柔度法标定[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30-31.
被引量:2
5
Makoto Hayashi,程■琦.
单面开裂的直流电位裂纹检测系统[J]
.无损检测,1993,15(6):175-180.
被引量:2
6
张敏,郜超军.
全息照相实验的教学探讨[J]
.大学物理实验,2005,18(1):13-14.
被引量:6
7
李耀东,黄成祥,侯力.
模态声发射技术在构件疲劳裂纹检测中的应用[J]
.振动与冲击,2005,24(2):122-125.
被引量:11
8
程松波,郭顺生,李嘉宁.
电涡流式钢板在线测厚系统设计[J]
.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18(3):61-62.
被引量:7
9
张明长.
探讨漫反射全息光路[J]
.大学物理实验,2005,18(2):4-7.
被引量:2
10
徐世平,王红缨,王建国,唐俊武.
共振频率与裂纹长度的关系研究[J]
.物理测试,1995,13(4):1-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1
1
王朋朋,李小娟,叶伏秋.
全息照相技术实验方法的改进[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76-78.
被引量:4
2
张影,李亚林.
浅谈全息照相实验教学[J]
.大学物理实验,2008,21(3):58-60.
被引量:4
3
王朋朋,李小娟,江曼,文艳华,叶伏秋.
基于双棱镜的全息照相实验方法改进[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55-57.
被引量:1
4
张利娟,张亚军,高灵清.
表面裂纹长度的测量方法[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24(5):75-79.
被引量:17
5
赵铮,朱宏娜,姬然,郭晓旭,吴静文.
一种提高全息照相实验成功率的新方案[J]
.实验室科学,2010,13(3):52-54.
被引量:2
6
许巧平,郝刚领,苏芳珍.
全息照相光路的设计与成像关系的探讨[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42-45.
被引量:2
7
李春芳.
振动及曝光时间对全息照相实验的影响[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20.
被引量:8
8
朱冰,杨婷,杨发文,何游龙.
均匀设计法优化漫反射全息摄影技术条件的实验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6):67-72.
9
郑文礼,武珂名,王德佳,赵鑫,王晨蕾.
采用多种光路实现高级全息摄影[J]
.科学咨询,2021(6):78-80.
10
徐一琛,朱竞堃,王慕冰,王菁,陈彦.
反射式全息照相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J]
.物理与工程,2016,26(S1):35-3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卢进军,孙雪平,李向阳.
偏振和衍射双重效应影响的Schmidt棱镜特性[J]
.光子学报,2012,41(8):949-955.
被引量:5
2
叶丽军,许富洋,范晓珍,高志强.
在光学实验中开设计算全息实验的探讨[J]
.大学物理实验,2013,26(4):65-68.
被引量:3
3
余剑敏,吴水生,殷海兵,王殿元,钟健松.
测量不同的振动对全息照相实验的影响[J]
.大学物理实验,2010,23(2):23-26.
被引量:3
4
余剑敏,吴水生,殷海兵,王殿元,钟健松.
影响全息照相实验环境因素分析[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3):40-42.
被引量:1
5
董亮,童乐为,彭洋,赵晓林.
应用Beach marking方法检测钢结构疲劳裂纹扩展[J]
.结构工程师,2011,27(B01):179-183.
被引量:2
6
孙喜燕,宁伟,董利.
超声诊断成像的新方法概述[J]
.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114-114.
被引量:1
7
李春芳.
振动及曝光时间对全息照相实验的影响[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20.
被引量:8
8
张军峰,张博平,王海,司晓磊,赵娜.
图像处理技术在疲劳裂纹长度测量中的应用[J]
.航空工程进展,2012,3(4):442-446.
被引量:4
9
张杰,马永亮,唐友刚.
降载勾线法在高强钢疲劳断裂试验中的应用[J]
.实验力学,2012,27(6):750-756.
被引量:3
10
李满良,吴钦章.
光电经纬仪CCD曝光中心测量系统的设计[J]
.光学精密工程,2013,21(5):1304-1311.
被引量:3
1
董超.
改变光路图实现观察全息图的新方法[J]
.大学物理实验,2000,13(4):19-19.
2
代伟.
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35-38.
被引量:19
3
员青泽.
提高全息照相实验成功率的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2):166-168.
被引量:4
4
陈晓光,程淑华.
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J]
.人民教育,1998(5):9-14.
5
刘伟.
释论“光程最短”[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31(7):16-17.
6
张希麟.
光程最短对与称——一个熟悉的数学问题的再探索[J]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04,0(11):27-29.
7
陈心田.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动态[J]
.物理教学,1989(2):20-20.
8
刘伟.
释“光程最短”(高二、高三)[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02(10):30-31.
9
王益红.
聚焦语用,探寻言意双盈的“交切点”[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4(4):64-67.
被引量:2
10
薛贤荣.
不争气的马[J]
.少年文摘,2007,0(11):21-21.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